許多設計團隊專注於追求「美感」與「創新」,但往往忽略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當產品或介面讓部分族群無法順利使用時,不只是造成使用障礙,更可能讓企業失去潛在市場與品牌信任。通用設計培訓正是幫助設計師拓展思維、強化專業力的關鍵途徑。
親身體驗帶來設計轉變
在培訓課程中,我讓介面設計師閉上眼睛操作冷氣與電視遙控器。只是簡單的調整溫度或換台,卻讓許多人按錯鍵,甚至分不清遙控方向。對明眼人而言,這些需要用眼睛仔細判斷的「小小不便」,對視障者來說,卻是每天都會遇到的困難。
這樣的模擬體驗,讓設計師意識到:一個小小的設計細節,可能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獨立完成日常生活。 而通用設計的思維,就是從同理心開始。

特殊需求帶來創新機會
通用設計不僅是為了弱勢族群,更可能啟發產品創新。例如語音助理,原本是智慧型手機的附加功能,如今不僅是高齡者與身障者的重要輔助工具,更是便利所有人在不方便打字時亦能輸入。而無線耳機增加聽力輔助功能,不僅幫助聽損者,也讓提升重聽長者配戴意願,開拓了更大的市場。
設計師若能從更多元的使用需求出發,可以設計出更貼心、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而通用設計的學習就是掌握、整合更多使用族群的需要。
通用設計不一定高成本
許多人以為通用設計會增加成本,其實並非如此。像是通用設計的尺只是在刻度上多加了一排「由右往左」的標示,讓左手慣用者也能輕鬆使用,成本幾乎沒有增加。空間設計中,不設置門檻反而省去施工材料,卻能讓高齡者、輪椅使用者等行動不便者更方便、安全地進出。
關鍵在於:設計師是否具備通用設計的思維與方法。這正是通用設計培訓能帶來的價值。如果設計團隊皆具備通用設計思維,就能在設計之初想到適合的通用設計做法。

設計限制多不見得無解
企業的識別設計可能有指定顏色與字體,App介面設計要考量手機的畫面大小有限、使用者手指按壓需要的面積等等。設計總有各種限制,通用設計的挑戰大,但不表示設計上是無解的。例如字體大小有所限制,已經不能再放大。這時候,設計師依然可以透過增加筆畫粗細、使用高對比的底色來改善可視性,讓更多使用者看得清楚。
經由培訓後,具備通用設計的設計基礎與洞察能力,能幫助設計師在限制條件下,找到更多元且務實的解法。
培養設計團隊的競爭力
好的設計,不只是讓部分的人「驚豔」,而是讓更多的人「能用」。從家電、數位介面到公共服務,設計是否能兼顧不同族群需求,決定了使用者的滿意度與品牌的信任感。設計師需要認識不同使用族群的需要與痛點、透過模擬體驗建立感同身受、學習通用設計原則與方法,將需求整合為具體解決方案。
通用設計,讓產品與品牌更有未來
通用設計不只是「同理心」的實踐,更是專業能力的累積。對企業來說,導入通用設計培訓,等於是在投資未來。這不僅能避免設計失誤造成的隱性成本,更能開拓廣泛的客群,強化企業的永續發展力。
如果設計團隊正在尋找提升專業、創造價值的下一步,就是導入通用設計培訓的最佳時機。歡迎與我聯繫,打造具未來設計力的團隊、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