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友善環境:適應多元族群的金融服務革新

上方有兩張新台幣百元鈔票,左下為對折後又折斜對角的五百元鈔票,右下則是一樣折法的百元鈔票,觸摸可知五百元比百元鈔票長約一公分。

許多視障朋友會透過折紙鈔來確認紙鈔的大小,進而辨別不同的面額。但,你想過他們怎麼領錢嗎?

上方有兩張新台幣百元鈔票,左下為對折後又折斜對角的五百元鈔票,右下則是一樣折法的百元鈔票,觸摸可知五百元比百元鈔票長約一公分。
舊鈔的視障輔助點往往被壓平或磨損了,視障者經常會透過折法來確認紙鈔的大小,以辨別不同的面額。

看不到的人,要怎麼從銀行自動櫃員機提款?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一不小心會不會把存了多年的積蓄弄到消失?轉帳時會不會很容易輸入錯帳號、匯錯金額?如果請親友們協助操作,也會擔心個資外洩或存款被盜用。這些事情光是想像就令人不安。

近年來,政府金融主管機關致力推動「金融友善」、「公平待客」,希望金融服務業能與國際接軌,打造友善無礙的金融服務環境。目前台灣無障礙ATM持續增加中,包括可供輪椅使用者操作的ATM,以及方便視障者操作、設有語音及點字輔助功能的ATM。

照片中的自動櫃員機(ATM)螢幕以文字提示「本自動櫃員機提供視覺障礙客戶 無障礙操作服務功能 請按5進入無障礙語音模式」。
為落實金融友善,有許多銀行都有增設視障者可使用的無障礙自動櫃員機(ATM)。

視障者的金融挑戰

視障者插入金融卡後,只要在提款機數字鍵盤上按「5」, 再戴上銀行附的耳機,依語音指示即可進行提款、餘額查詢與密碼變更三項服務。當然,除了數量需要增加,其他服務項目也需要語音功能。另外,有些ATM可能沒附耳機,視障者需自行攜帶耳機,但耳機孔的規格有所限制,有些耳機及無線耳機尚無法使用。

金融友善政策的方向

金融友善的推動與落實,不僅是ATM這樣的硬體設施、網路銀行的數位操作方式必須考量到身障者、高齡者等使用族群的需要,還有許多服務與流程都要創新與跟進。例如銀行行員如何與高齡客戶溝通,確保其清楚自身金融權益,身障者在保險的項目與權益是否有被歧視或忽略,金融相關服務有沒有考量到避免民眾被詐騙的流程,甚至金融教育宣導與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是否有顧及到各族群等等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金融服務範圍很大,涉及的面向也多,為了加速推展,金融服務業的「公平待客」已有立法,目前訂有十大原則,包括訂約公平誠信、注意與忠實義務、廣告招攬真實、商品或服務適合度、告知與揭露、酬金與業績衡平、申訴保障、業務人員專業性、友善服務、落實誠信。內容主要就是要確保金融服務業對所有客戶提供相同服務、適當照顧,落實普惠金融、公平對待客戶,以誠信經營公司。

其中,第9和第10項是112年新增的評核指標。為了因應數位時代、高齡化社會,金融服務業在開發金融相關服務介面的時候,必須要能照顧到高齡者、身障者等使用族群,對於財務弱化族群也能提供微型保險、紓困方案等普惠金融措施;另外也期許期許金融業者為追求永續經營,能建立並落實誠信、透明、關懷客戶的企業文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透過宣導影音,讓金融服務業人員知道如何與失智者客戶互動與溝通。截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youtube頻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透過宣導影音,讓金融服務業人員知道如何與失智者客戶互動與溝通,以達到金融友善與公平待客。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youtube頻道

一個友善的金融體系要能包容多元的族群,不僅需要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並支持金融服務業投入,金融服務業也需要正視高齡社會,客戶的轉變與需求,方便更多人能接觸金融服務、接收金融資訊,在正確理解的狀態下做出金融選擇。在政策、科技、教育和市場中應採取多樣且包容的措施,讓金融服務適用於所有人。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金融無障礙:除了輪椅坡道和語音ATM,還有哪些做法可以達到『金融友善』?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跨世代的設計需要同理心與換位思考

照片中有兩個遙控器,上面的電視遙控器有很多實體按鍵,下面的Apple TV遙控器上面只有六個實體按鍵,操作時要搭配電視螢幕中出現的虛擬按鍵

想像一款全新、有螢幕的3C產品,同時交到一個學齡前小朋友、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人家手中,大家會分別做些什麼?

學齡前的孩子,可能理所當然就伸手滑開螢幕。年輕人可能會在打開螢幕後開始尋找虛擬按鍵,老人家則是想先弄清楚實體按鍵在哪裡。不同世代從小接觸的事物不同,在使用工具時的直覺反應和習慣也不一樣。

面對一個新產品,不同人的認知與學習能力多少都會有差異。如果一項設計與服務想要讓各個世代的人都能夠輕鬆使用,就不能忽略這些習慣與背景。

小朋友正用手指滑動手機螢幕
現在的學齡前兒童看到有螢幕的3C產品,多會直接用手指滑滑看。

在現今社會,擁有「跨領域」專業常是許多企業尋找人才的加分條件,經營「斜槓」人生也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有些人大學選唸工程,碩士改讀設計,有些人文背景出身的人,則是嘗試進入科技業工作。不論是透過求學或工作環境,選擇一路都在同個領域鑽研或就業的人相較從前,確實比較少了。跨領域的好處很多,可以從比較多角度去思考,產生創意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能有所提升。

淺顯易懂方能傳遞,善用比喻較好溝通

在現今社會,擁有「跨領域」專業是許多企業尋找人才的加分條件,經營斜槓人生也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有些人大學選唸工程,碩士改讀設計,有些人文背景出身的人,則是嘗試進入科技業工作。不論是透過求學或工作環境,選擇一路都在同個領域鑽研或就業的人相較從前,確實比較少了。跨領域的好處很多,可以從比較多角度去思考,產生創意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能有所提升。

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對於能理解不同世代與不同背景的人也很重要。而各種知識要能傳遞與累積,各項專業要能傳承與創新,首要條件都是要「淺顯易懂」。唯有讓學習的門檻降低,才能提升學習者的信心。另外,透過日常生活的共同經驗作比喻也是一種比較容易「溝通」或「說明」的方式。

舉例來說,在網站開發的領域,有一個專有名詞:響應式網頁設計(RWD,Responsive Web Design)和自適應網頁設計(AWD,Adaptive Web Design )。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楚兩者的差異。就算能google找出兩者的定義與說明,可能還是一知半解。這時候,具備網頁設計專業的人若能善用比喻,就比較容易讓非專業者理解。以下是兩者的定義與朋友提供的說明,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就能感受到運用生活經驗做說明的好處。

定義:響應式網頁設計(RWD)是可以讓網頁自動適當顯示於各種不同裝置,包括桌機、手機與平板等。自適應網頁設計(AWD)是針對不同裝置分別給予不同的網頁呈現。

朋友:響應式網頁設計(RWD)是單純針對不同的畫面寬度都可以適當的呈現。自適應網頁設計(AWD)則是除了針對不同畫面寬度,還可以針對什麼樣的設備,給予更適當的呈現,像iOS跟Android設備,縱使畫面一樣寬,也可能針對設備的特性,給予不一樣的呈現與體驗。

同理心與換位思考是理解對方的開始

要理解不同世代的人,不是等自己到了那個年紀,要了解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也不是一定得去旁聽各個科系、從事各行各業。透過細微的觀察與訪談,還是有機會了解不同領域與族群的想法與經驗。不論是跨世代或跨領域的理解,最基本的態度是要先有同理心,並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更貼近其想法。關於換位思考的部分,也可參考〈想改變對方要先換位思考〉一文。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設計如何跨世代?同理心與換位思考,是理解的開始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不同使用族群模擬體驗〉、〈「讓大家都可以用」很重要

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

一端是有靠背,另一端是沒有靠背的盪鞦韆,幼兒、大孩子,或親子可以一起玩。

日前聽到圍棋高手分享一個「冷知識」:原來日式圍棋的黑子與白子不一樣大,黑子要比白子厚一點!雖然視覺上會覺得差不多,但平放近看或是仔細觸摸,就會發現差異。

不曉得這樣些許的差異,是否足以讓視障者依此進行判別,進而參與圍棋遊戲?要讓視障者也能一起玩圍棋或五子棋,其實並不會太難,只要將其中一色的棋子做出紋路,將棋盤格線立體化(略高於棋盤),再在棋盤與棋子內部加上磁鐵,讓他們更容易辨別手中的棋子、格線,也不用擔心會因為看不見而把棋盤打翻。

視障者也能玩的五子棋,黑棋有紋路,棋盤格線略高於盤面。
視障者也能玩的五子棋,黑棋有紋路,棋盤格線略高於盤面。

左撇子的使用習慣經常被忽略

除了視障者,左手慣用者的需求也經常被忽略。很多人都喜歡玩的撲克牌,花色往往呈現在牌面的左上角及右下角,當左手慣用者朝向他們習慣的左邊整牌時,剛好就會將上方所有的花色遮住。要避免這情況發生,只要讓花色出現在牌面四個角落就行了。

另外,現在有越來越多樂齡桌遊、混齡桌遊、跨世代桌遊和視障者也能玩的桌遊。隨著3C產品的發展,許多玩具與遊戲在聲光效果的部分都有所提升,甚至加強了手感或體感,這部分除了讓玩家有更好的享受,對視聽障者的參與也有幫助。

讓撲克牌四個角落都有花色,且放大些,左手慣用者與弱視的人都很方便玩。
讓撲克牌四個角落都有花色,且放大些,左手慣用者與弱視的人都很方便玩。

共遊玩具增加同樂機會

1990年,日本玩具協會正式以「共遊玩具」的名稱與理念進行推廣,也制定了標識,如果是視障小朋友也能玩的玩具,會在包裝上印有拉不拉多導盲的圖案,如果是聽障小朋友也能玩的玩具,則採用兔子圖案。共遊玩具是以身障小朋友能一起遊戲作為玩具設計的目標,但對於現今少子化的趨勢、很多長者幫忙照顧孫子的情況,讓更多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或長者一起玩,可以增加同樂機會。

公園不該只考量兒童需求

不只是玩具,遊樂園的遊樂設施和公園的遊具也要能「共遊」。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紛紛設置的「共融公園」,就是以所有兒童都能一同玩樂、遊戲與發展能力為目標進行規劃。公園與遊具的設計除了考量一般兒童及特殊需求之兒童的使用,若能同時考量親子及老幼同樂、共遊或互動的需求則更好。一來可避免帶孩童前往公園的家長或長者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二來可趁此機會增進跨世代的情感。

一端是有靠背,另一端是沒有靠背的盪鞦韆,幼兒、大孩子,或親子可以一起玩。
一端是有靠背,另一端是沒有靠背的盪鞦韆,幼兒、大孩子,或親子可以一起玩。

期望未來不論是在大型的都會公園,或是小巧的鄰里公園,都不會再看到照顧者群聚聊天、被照顧的對象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或發呆放空;小朋友在遊具間追趕跑跳碰、父母或祖父母在旁邊滑手機與無聊等候,而是更多親子共遊、老幼同樂、大朋友與小朋友笑得開懷的畫面。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我們可以一起玩嗎?讓障礙者也能輕鬆同樂的遊戲設計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好處〉、〈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

善用「視覺線索」幫助記憶、提升效率

善用「視覺線索」幫助記憶、提升效率

某次在東京地鐵的一間小小女廁,發現了4張提醒貼紙,上面都是提醒著同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忘記您的東西!」

這樣的提醒標語出現在車站是很正常的,但小小的空間內出現4張,一張貼在一進門看到的牆面上、一張貼在置物掛鉤上方牆面、一張貼在門板上、一張貼在門把上。有需要貼這麼多張嗎?

如果是為了提醒有失智症的旅客,確實有其必要。

在東京地鐵一間女廁裡,發現 4張「勿忘您的東西」提醒貼紙。

善用「視覺線索」幫助記憶

為了方便工作,提升效率,人類總會想出很多妙招。例如海產店的冰箱有好幾台,廚師要怎麼從中快速找出所需食材?聰明的店家會自行在與食材相對應位置的冰箱門上貼食材名稱,於是不論哪一位廚師或助手要幫忙,都沒問題了。類似的做法也出現在重新拉皮的大樓,各個對外營業的單位深怕訪客找不到,會在鷹架包覆的外層張貼公司行號的名稱,讓使用者一看就知道在哪裡。

海產店冰箱門上有相對位置的食材名稱,不用考驗廚師的記憶力。
大樓拉皮期間,在外面張貼布條顯示公司位置。

還有販售多種商品的大賣場,如果缺乏完善分類與視覺線索,偶爾才前往採購的消費者很容易在其間迷路,難以找到自己要買的商品。對商家來說,清楚的產品分類與名稱、透明的冰箱門,加上食品整齊排放,可以讓消費者一目瞭然,減少賣場員工被諮詢的時間,也減少冰箱門因翻找食品而開啟的次數等。

這些作法看起來很簡單,但就是這種直覺設計,往往能幫助我們將生活中麻煩的事情變方便。

每個冰箱都寫上食品類別,且擺放整齊、一目瞭然,方便消費者購物。

辨識度的圖像,比文字更容易理解

以文字作為視覺標示,當然比沒有提供任何線索好。但如果可以用高辨識度的圖像來呈現,就算不識字或不會這種語言的人也有機會得知資訊。

只是,圖像的使用一定要讓所有觀者產生一致的認知,萬萬不能把飛機畫成汽車,把一個人畫成兩個人。例如日本九州地鐵的自動售票機設有不同人數、成人與兒童的票價不同,直接將按鍵上的資訊圖像化,即使外國人操作時也很好理解。

日本九州地鐵的自動售票機透過圖示清楚表達大人、兒童與人數。

善用視覺線索不僅能讓使用者不用自行記憶一些不常用的資訊,對初次使用者的幫助也很大。像是香港旺角郵局為改善過往郵局常見的效率問題,特別以壓克力材質的「大小型信件量度尺」取代不同信件尺寸與規範的文字說明。除了在郵局放置,民眾可直接將信件放上去比對尺寸大小,甚至信件的厚度都特別在壓克力板上挖空,讓民眾可放入信件,看看是否有超過。此度量尺另有販售,也有做成印刷品(紙),方便民眾買尺或拿紙回家對照。

香港旺角郵局的大小型信件量度尺讓外國人、老年人都很容易理解與對照。

這些設計乍看之下並不特別「厲害」,卻可說是為使用者設想周到的貼心舉動。不管是公司、政府或其他私人單位,下次想要與你的客群溝通時,除了使用文字,也不妨用更直觀具有辨識度的圖像試試,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記不住?找不到?就善用視覺線索吧!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為使用者優化服務、提供重要資訊〉、〈門牌設計的通用設計考量〉、〈拿掉顏色檢視視覺設計

介面設計應如何設定目標族群?

雅典地鐵自助購票系統結帳頁面會有歐元幣值與實際鈔票、硬幣的影像,讓外國人方便對照與理解

不久之前,我帶了一場「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讓學員練習簡化便利商店自助系統的「買火車票」流程,看是要刪減,或將兩個以上的步驟整併都可以。

成果報告時,有一組學員說要把「車次購票」的步驟刪掉,保留時段購票就好了,他認為根本沒有什麼人記得車次號碼,保留這個選項等於多此一舉。然而,另一位學員卻舉起手說,他都是記車次號碼而購票的!

又有一組學員,說要把本國人和外國人的選擇頁面刪掉,反正本國人就是輸入身分證字號、外國人就是輸入護照號碼,直接用輸入的號碼判斷就好了不是嗎?但另一組學員中剛好有位外籍人士,他提出除了護照號碼,也可以輸入居留證號碼喔!大家瞬間覺得使用者種類真的很多,需求差異也很大。

以使用需求進行使用族群的分類

很多時候,設計師或開發人員設定的「目標使用族群」可能不夠廣泛,也造成在設計系統的時候,忽略了少數人的需求。舉個例,如果請你想像「學校網站」的目標使用族群,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教職員」、「在校學生」、「校友」和「訪客」,但如果是電商網站、交通購票系統、醫院自助掛號批價繳費呢?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使用者?

類似這種可能有五花八門不同身分使用者的介面,可能很難用同一標準區分使用族群。這時,改由使用需求或使用者經驗進行分類,就比較容易切入了。

回到前面的例子,以「車次」購票或「時段」購票的兩種人,前者可謂「熟練使用者」或「專家」,後者比較是「偶爾使用者」或「新手」。這兩種使用者,就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所提到的,要顧及不同的「使用者知識差距」。因此,我們可以設計捷徑給熟練使用者或專家,讓他們能更快完成手續、不須過多引導。有些購票系統設有「快速購票」選項,就是一種捷徑。

而「本國人」與「外國人」有不同的身份識別資料要輸入,這兩種人則是通用使用性中提到的「使用者多樣性」。不同年齡、不同行為能力、不同國家和不同使用情境等等,都在這個範疇內。因此,公共操作系統最好可以提供多語言的操作介面,甚至透過國旗、紙鈔和硬幣等具體圖像搭配,讓外國人更容易理解。

任何介面的設計師或開發人員在設定目標族群時,不能只用年齡去評估,更不能只考量初次使用者,也要為熟練使用者提供更進階、有效率的服務,才有機會加強客戶黏著度。另外,使用者習慣或仰賴的操作需求不能隨意刪除,甚至要意識到使用者需求有可能會改變,例如因為操作類似介面的經驗增加,而變成專家使用者,或是因疫情關係,一些習慣實體店面購物的人也開始嘗試線上購物,他們就不再是毫無網購經驗的人了。這些都是在設計操作介面時可以考慮進去的。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簡化流程」不簡單!自動操作系統背後的人性需求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

為使用者優化服務、提供重要資訊

東京地鐵車廂門上方的資訊看板

「老闆,雞排要切不要辣」、「老闆,雞排要辣不要切」、「糖要正常還半糖?少冰還去冰?要大杯還中杯?」在台灣,點份雞排、喝杯手搖飲料,甚至來碗蚵仔麵線要香菜或蒜末,都要做決定。有些餐廳的菜單厚厚一本,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點菜像讀本小書一樣久,有些則是像考試的答案卡,塗塗改改,得花上好一陣子才能完成點菜。菜單上呈現很多選擇與配對方式,看似貼心,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大折磨。

隨著健康飲食與個人化飲食的風氣,餐點客製選項越來越多。
有時點餐流程還需要服務生特別「教學」,點個餐像是做考題一樣費時。

我們的生活中,常充斥著複雜的設計與服務,有些確實讓人感到很貼心,有些卻讓人感到很麻煩,這中間的界線應該如何拿捏呢?

先在生活中找找,哪些資訊讓人眼花撩亂?哪些資訊讓人一目瞭然?哪些服務讓人感到貼心?哪些服務讓人感到不便?久而久之便能掌握那條界線了。

常以觀者角度思考

以前唸書時,不是用紅色原子筆就是拿黃色螢光筆來畫重點。現在畫重點的工具更多種,如果是用數位產品閱讀還可以變出更多花樣。然而,畫重點的原則仍是一樣的,那就是「重點畫太多就沒重點了」!資訊的安排也一樣,如果不能把真正重要的部分提示出來,而是什麼資訊都想呈現,都想強調,那麼,觀者在閱讀上就無法快速且精準地掌握重點了。

一個公告上出現了四種重點顏色,到底什麼才是重點?

重要資訊必須適時適地出現

不論是在公共場所,或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經常可見很多重複的標示或警語,無非是怕民眾沒看到而使用錯誤發生危險。然而,重要資訊並不需要一直出現民眾眼前,只要在最關鍵的時候、最適當的地方出現,即能映入眼簾、進入腦海。

像是指引方向或目的地的標示,應放在人們最容易迷路的關鍵處,也就是岔路口。或者在較長的路徑上,怕使用者走久了產生不確定性,途中需要增加標示或提醒。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同一條路徑上有多個相同的引路資訊,都是多餘的設置。

在視線範圍內即可看到「西一門」,就不需要再設置西一門的引路標示了。

資訊爆炸的時代需要整合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即使使用智慧型手機訂閱資訊,也需要使用整合手法或工具才不至於資訊爆量,如訂閱Google關鍵字、設定LINE關鍵字提醒等。如果這些資訊沒有被有效整合,也很難進到閱聽者的大腦裡。特別是緊急、重要或行銷重點資訊,不宜被廣大資訊淹沒。

任何類型的公告都應做有效整合,才不會讓訪客眼花撩亂。

以減法設計減少視覺負擔與使用困擾

而「減法設計」就是一種整合的思維,可以用來整合動線、標示與資訊,也能用來簡化服務流程,避免讓使用者感到繁瑣,或產生「鬼打牆」的糟糕體驗。

什麼是減法設計呢?就是盡量減少、去除不必要的資訊,避免讓使用者產生困擾與過多的視覺負擔。很多時候使用者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設計或服務提供者最好能洞察市場或使用者需求,提出較佳方案或優化體驗。

像是日本東京有些電車到站資訊,除了語音報站名、顯示何側開門之外,還會標示出所在車廂號碼,以及出車廂後各出口及設施的方向。提供給旅客的資訊很多,但透過突顯重點資訊(即將抵達的站名:大井町),次要資訊用色塊(目前所在車廂:第六節)和圖示(出車廂往右走會有電梯和電扶梯)顯示,不會顯得凌亂,且在短時間內能快速掌握與理解,就是減法設計可以參考的形式之一。

資訊豐富也能一目了然的日本東京電車看板。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覺得眼花撩亂、有選擇障礙?來試試減法設計吧!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拿掉顏色檢視視覺設計〉、〈路標設計與登山教育〉、〈門牌設計的通用設計考量

拿掉顏色檢視視覺設計

多家電視台拿掉顏色後的選舉開票畫面

每當投票結束,總有許多選民會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開票。以前,我通常會先瀏覽各家電視台的開票畫面,再選擇重要資訊看起來最清楚的一台來觀看,不過2020總統大選開票前,我發現公視將多家電視台的畫面整合在一個「開票直播平台」上,讓觀眾想選哪一家看就立刻可以點開,比起之前需要一台一台切換,好像省了不少時間。

而當各家電視台的畫面擺在一起,也讓人注意到各台之間排版、圖示與呈現手法的差異。究竟開票畫面的設計要怎麼做,才能讓有不同需求的選民都能順利觀看、理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掌握資訊的重要性與易讀性

當所有電視台的開票畫面放在一起,就能發現:有些畫面的重要資訊一目瞭然,有些卻較為複雜,需要花一些時間找到重點。

當然,開票畫面要呈現的資訊很多,不可能一次包山包海,而觀眾也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視力與不同資訊需求,因此,設計者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呈現出大家都重視的重要資訊、用清晰的方式呈現,而刪除掉不必要的訊息。

所有畫面排在一起,很容易看出哪些畫面的資訊較清楚。

例如,總統開票結果通常比區域立委受到更多選民關注,所以必須放在視線的最佳位置,也就是左上角,所佔畫面的比例與文字大小也需要大一些。在進行區域立委或政黨票數探討、或播放其他現場畫面時,也可做畫面更動或縮放,不過要注意過多的更動會形成視覺干擾的負荷,對於民眾獲取資訊是不方便的。又如,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號次雖然重要,但絕大多數選民都知道,真的要寫出來,也只需寫上數字即可,不用連「號次」兩字都寫出來。

另外,顏色與圖像若運用得當,有助於快速接收與判讀資訊,例如使用候選人政黨的黨徽或色彩,可以代替政黨資訊,不用另外把政黨名稱寫出來;但這麼做也要適可而止,太多、太雜亂的顏色圖案,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至於政黨色彩該用在色塊、票數還是人名等文字上?可能帶來不同的感受,但色塊的易讀性還是比較高。而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搭配照片,也比起只使用人名為佳,這樣就算不懂中文或者對文字辨識有困難的人也能看懂。

以灰階呈現,確認對比是否夠強烈

在通用設計上,只要文字或背景有色彩,就要注意對比是否夠強烈,特別是充斥複雜資訊與運用多種顏色的畫面,缺乏對比的情況可能會讓色盲、色弱者難以辨別。而最容易掌握對比是否夠清晰的方式,就是將畫面先調成灰階試試看。我們會發現,當得票數字用政黨色彩呈現時,在白底上就沒有使用黑字來得對比清晰。

透過灰階色彩處理後,可掌握對比強度與色盲患者的需要。

當然,有些顏色是無法改變的,如政黨或企業等組織的識別色彩,電視台不可能隨意調整。但這些色彩上的文字顏色,或是這些色彩呈現的大小、形狀與位置,都是可以巧妙設計的。例如不把得票數放在色塊上,而是在旁邊以白底黑字呈現資訊,或是將色彩用在框線上等等,都是可行的作法。

另外,整體設計是否夠簡潔,也能透過灰階畫面檢視。如果在灰階畫面上已經顯得凌亂,一旦恢復色彩後,情況只會更糟。除去色彩後,由於少了鮮艷顏色的干擾,自然能關注到一些細節設計,如形狀、字體大小與粗細、資訊區塊的位置編排等是否恰當,有沒有干擾到重要資訊的易讀性等等。

如同台灣每次的重要選舉,各界總是呼籲選民「不看顏色,選賢與能」。在進行複雜的視覺設計時,或許也可以先「除去色彩」,確認整體設計與資訊呈現是否都能看得清楚。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不看色彩、只看本質」──拿掉顏色以後的開票畫面長怎樣?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視覺障礙的種類與困擾〉、〈門牌設計的通用設計考量〉、〈路標設計與登山教育

路標設計與登山教育

路標設計與登山教育

台灣是一個多山國家。除了高山多,還有不少郊山與步道,不只台灣山友或民眾會去,還有很多外國人會慕名前來,一覽台灣的山林風景。因此,登山步道的指標設計一定要考量通用設計,不能只有台灣人看得懂,也要讓外國人一眼就明瞭,以避免走錯方向,增加登山的風險。

雪霸國家公園的路標設置非常清楚,且有英文。

路標和說明牌屬性不同

在分享登山步道指標的通用設計考量之前,必須先讓大眾有個認知:路標和說明牌的屬性是不同的。所謂的路標就是指引方向和目的地的指標,而說明牌則是單純的資訊介紹,例如動植物相關知識的介紹、登山步道的概況和登山注意事項的說明等等。因此,兩者的設置重點很不一樣。路標必須簡單、易視、易懂,明確地指出目的地的正確方向,且在稍遠處就能看清楚;而說明牌就可以容納較多資訊,並接受近觀才能獲取資訊。

用照片與實景的相對位置來介紹山頭,多數人都能輕易理解。

在大自然中的指標應考量環境

設在大自然中的指標,要考量的不僅僅是安全的指引正確方向和提供清楚資訊,還必須考量環境的狀況。在戶外,免不了風吹日曬雨淋,堅固耐用的材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為避免影響生態環境,也要考慮使用的材質是否會產生危害自然的成分,並在維持路標功能之餘,選擇與自然環境較和諧的設計。

因此,多數登山步道的路標會選用堅固耐用的木材或金屬,為避免磨損太快,也會採用刻文方式來呈現路標上的文字。

雪霸國家公園使用木頭搭配鐵片作為生態植物的說明牌。
為避免磨損太快,步道路標常會採用刻字呈現。

愛護生態環境是基礎教育

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有些設計會讓人感到突兀,似乎與這片山林格格不入,例如一些危險的警語標示。當然,主管單位可能也很不願意這麼設置,這跟大眾是否都有愛護山林環境的觀念有關,如果大眾都有正確的認知,不會做出危害山林環境的事情或行為,或許這些突兀的標示不僅不需要做得比重要的路標還大、還醒目,甚至可以不用設置。

象山步道的警語標示比路標還醒目。

登山教育刻不容緩

登山或健行絕對不能只仰賴步道上的路標,出發前必須對所走的路線有一定的掌握,帶上地圖、指南針等工具,現今科技進步,還可以使用手機中的GPS路線輔助。另外,一些登山的基本知識與觀念也應具備。例如,下山的人與上山的人交會時,應禮讓上山的人先行,還有不餵食野生動物、垃圾應自行帶下山等生態保育與無痕山林的行為。越來越多人親近大自然、認識台灣山林與生態環境是件好事,但登山教育必須要跟上,才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永遠美麗。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發展山林觀光前,我們的路標設計好了嗎?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未來醫院」的設計與服務

醫院的服務或詢問櫃檯經常有很多人

現代人生活忙碌,時間就是金錢。然而,看個醫生卻往往要花掉不少時間,真正問診的時間很短暫,大半都花在候診、等藥。即使一些大醫院會提供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讓患者知道看診進度,很多時候仍難以精準掌握。另外,若是想看的醫生很有名,還會有難以預約、需要現場掛號等候、未能及時診斷與早日治療等狀況。

總是很「熱鬧」的醫院詢問服務台。

創新醫療系統的設計考量

日前參加了一個「未來醫院」的創新工作坊,與會的多位專家都曾提到過往就診的不便之處,不外乎就診流程繁瑣、預約掛號不易、候診時間過長和看診時間很短等等。然而,除了這些就診前後的不便之外,更多的探討是現代人工作忙碌、家有老幼要照顧,生活因忙碌或壓力而無法有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等等,甚至有些文明病或流行感冒,可能要從生活作息、家庭成員的組成與近況等著手探究,較能對症下藥或改善病源。因此,一個創新的醫療系統設計絕不只是改善就診的流程與內容,還需要顧慮更多生活層面。

有些醫院提供手機應用程式可查詢看診進度。

遠距醫療與在宅醫療的發展

除了病患的時間很寶貴,醫護人員的時間也需要有效運用,要讓他們有足夠的工作休息時間,以確保看診與醫療品質。除了改善現有的醫療流程、登錄病歷的系統設計,節省操作時間並提升效率之外,還需要有更多正確就醫觀念的宣導,包括病患接受問診時應清楚說明就診目的與現況重點等;也應有分級醫療與家庭診所的概念,並非所有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其家庭醫師,長期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

近年來,遠距醫療和在宅醫療逐漸受到重視,對偏鄉居民和行動不便長者確實很有幫助,但在執行上,一定需要先進行相關的訪視,當醫護人員與病患、病患家屬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與信任後,才比較能維持後續的醫療與照護行為。醫療系統的設計比起其他的設計與服務更需要關注使用者、接受服務者的心理層面。使用者可能不只是病患,還有醫護人員等,接受服務者也不只是病患,還有病患家屬等。

遠距醫療確實有看診省時間、彈性安排高效率等優點,但中醫所說的「望、聞、問、切」四步驟,遠距醫療無法落實,診療的深度也會受限。因此,即便科技發達、醫療創新,還有很多前置作業與配套措施必須一併到位。例如血液、尿液等檢體抽取不用跑大醫院,在社區診所即可完成,再透過數位醫療系統傳送給主治醫生。又如運動訓練、物理治療與營養師等專業也應有其角色,透過平常的健康及飲食諮詢、保健運動,減少就醫次數,讓整個醫療體系更完善,全民更健康。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未來醫院」需要什麼?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

KTV點歌介面非常複雜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去KTV唱歌的時候,看著複雜的點歌機介面,花了多久的時間才學會怎麼操作?學會之後,最常使用的功能是什麼?有沒有哪個功能,到現在都還沒用過?如果去到別家KTV,是覺得系統類似駕輕就熟,還是又要再學一次哪個功能該從哪裡進去、按哪個按鈕?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類型相似的產品,卻使用差異很大的操作介面,如果都夠直覺、容易上手倒也無妨,但我們卻常發現產品強調「多功能」,眼花撩亂的選項和資訊,讓沒那麼常使用科技產品的長者,或對科技產品缺乏信心的使用者望之卻步,甚至不知該從何展開操作。

很多人在KTV最常使用的功能是「切歌」鍵,但在介面上並不醒目。

複雜的介面,需要好好分類

越複雜的介面,越需要好好分類,以減少使用者視覺搜尋與心智負荷的程度。所謂的「複雜」,不只是操作步驟或功能按鍵多,資訊量也會提高介面設計的複雜度。而分類的方式很多種,包括選項的位置、形狀、顏色和大小等,都能作為分類的元素。

位置:如果是大家習以為常,甚至使用者經驗已根深蒂固的選項位置,通常不能隨意改動。例如,通常網頁會把返回首頁或上一頁的選項放在左上角。許多重要資訊也常會放在左上角的區域,讓使用者較容易發現。

手機操作介面通常將返回上一層的按鍵放在左上角。

形狀:選項的形狀能作為不同功能或類型的區別,甚至對於比較特殊的功能,會用更特殊的形狀去表示,例如星星形狀常用來當作「我的最愛」,設為常用項目或捷徑功能。若是觸碰式的介面,為避免誤觸隔壁選項,盡可能會採用方形或長方形,將空間有效使用。

書籤功能通常做成星星的形狀,方便使用者辨認。

大小:選項的大小也能作為分類,但更適合被用來呈現該選項的重要性或使用頻率。例如拍照APP的快門鍵常較其他功能來得大,購物網頁的「放入購物車」、「結帳」等功能也常比其他選項大,看起來更明顯。

從新手和專家視角解析介面設計問題

同一個介面的設計,不僅要讓新手可以自行理解、正確操作,或者方便找到解惑提示,在過程中不會產生挫敗感,也要能讓熟練使用者和專家可以跳過冗長重複的步驟,在過程中不會感到不耐,甚至提供捷徑以提升操作效率或使用者經驗。

然而,新手和專家的需求可能截然不同,甚至往往是天秤的兩端,如何整合、讓兩者都能順利操作完成,是介面設計很重要的課題。善用分類簡化資訊、凸顯重點,對初次或熟練使用者皆有幫助。在追求無人商店、廣設自助操作系統的科技時代,必須從新手和專家的視角及需求同時考量,才可能成為較通用的介面設計。

捷克超市有自助結帳機器,以減少人力負擔。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自助機器好難用?這時候,你就了解「使用者介面」設計的重要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