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

右半部是手機操作示意圖,左半部是登入欄位。預設為一般登入,由上至下的欄位依序為身分證字號(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代碼(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密碼、驗證碼(左邊有六個阿拉伯數字,最左邊為可重新產生的圖示),下方有一個紅色大按鍵,上面白字寫著登入網銀。按鍵左下方有「申請網銀」和「忘記密碼?」兩個選項,右下方有一個鍵盤的圖示。最下方左邊為「無障礙網銀」,右邊為「無障礙網路ATM」。

隨著高齡化、數位轉型與公平待客原則的推動,金融友善已成為台灣金融業的重要趨勢。越來越多長者需要使用網路銀行、行動支付與自助服務機台,但在操作上往往遇到困難。同時,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也需要無障礙、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管會近年強調 「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將友善服務納入金融機構的評核指標,要求業者在產品設計、流程安排到分行環境上,都必須兼顧多元族群的需求。這些背景使得「打造金融友善環境」不再只是企業的選項,而是金融業提升競爭力與符合監理要求的必然方向。

為什麼金融業需要通用設計內訓課程?

對企業 HR、人資主管、教育訓練單位來說,規劃金融業內訓課程時,除了提升專業知識,也需要讓員工理解不同客群的需求數位介面的通用使用性分行環境的友善規劃。通用設計是考量更多使用族群的需求,同時注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設計觀念,透過專業的通用設計訓練課程,金融業同仁能從顧客服務、數位金融、營運規劃到教育訓練全面升級,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服務與公平待客精神。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核心內容

這門金融友善企業內訓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務,幫助金融機構看見不同使用族群遇到的金融障礙與需求掌握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除了說明通用設計觀念,如何應用在不同領域,探討高齡化社會、數位轉型與多元客群帶來的金融服務挑戰,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潛在的服務障礙,並解析國內外金融友善服務案例等等,可提升團隊在面對不同需求客戶時的應對能力,進而強化企業整體的品牌價值與競爭力。

1. 看見不同使用族群的金融障礙與需求

普惠金融的核心,不只是「提供服務」,而是「確保每個人都能使用」。感官與記憶退化的高齡者可能會忘記密碼,視障者與聽障者需要多感官的設計與服務,行動不便者需要無障礙空間與設施,外籍人士/新住民對於僅有中文的金融資訊恐難自行理解,金融知識不足者對專有名詞的不理解可能會影響決策,以及年輕族群、小型企業、數位弱勢族群分別有哪些常見需求與困擾呢?課程中將帶大家一同了解。

2. 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

金融服務持續創新,也多朝金融友善目標前進,但在流程設計、數位介面與商品規劃中,往往仍以多數客群為中心,忽略了高齡者、身障者、數位弱勢或特殊需求族群的真實困境。這些痛點可能來自過於複雜的操作流程、缺乏教育與引導的數位服務,或是數據無法反映的隱性需求。課程將從實際案例出發,掌握不同族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時的痛點,並探討如何透過通用設計思維,調整介面設計、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金融友善細節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適合對象

無論前線還是後勤,金融友善課程都能幫助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打造更高效率、更具溫度的服務。分行與櫃檯第一線人員可學習如何避免無意的服務障礙,提升客戶信任與滿意度。數位金融與資訊部門可理解高齡者、視障者、聽障者在使用網銀、App 的痛點,學會介面優化的方法。營運與流程設計部門可掌握如何設計友善流程,避免隱性障礙,提升整體服務效率。教育訓練或風險管理單位可認識不同族群的金融風險與溝通策略,能導入內部員工訓練,降低企業營運風險。

金融友善不只是趨勢,更是 ESG 與競爭力

金融友善的推動與落實,不僅是ATM這樣的硬體設施、網路銀行的數位操作方式必須考量到身障者、高齡者等使用族群的需要,還有許多服務與流程都要創新與跟進。在高齡化、數位轉型與普惠金融的浪潮下,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已成為金融業不可或缺的內訓方案。金融業若能透過內訓課程培養員工的通用設計思維,不僅能降低客訴率,還能提升 ESG 評比與品牌形象

立即行動,打造屬於企業的金融友善服務

對企業HR、人資主管與教育訓練部門而言,這不僅是一堂提升專業的訓練,更是強化客戶體驗、品牌價值與 ESG 評比的最佳投資。這門課能讓金融機構快速提升員工在通用設計、金融友善服務與介面、客戶多元需求管理的專業能力,並有效降低營運風險與客訴率。

如果貴公司正尋找能結合金融友善、通用設計、ESG、員工教育訓練的專業課程,請聯繫通用設計工作室,為您的企業安排一場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內訓課程,不僅是為了因應監理與趨勢,更是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打造公平待客、普惠金融、永續發展的新世代金融服務,並以「最友善的服務」脫穎而出。

金融友善環境:適應多元族群的金融服務革新

上方有兩張新台幣百元鈔票,左下為對折後又折斜對角的五百元鈔票,右下則是一樣折法的百元鈔票,觸摸可知五百元比百元鈔票長約一公分。

許多視障朋友會透過折紙鈔來確認紙鈔的大小,進而辨別不同的面額。但,你想過他們怎麼領錢嗎?

上方有兩張新台幣百元鈔票,左下為對折後又折斜對角的五百元鈔票,右下則是一樣折法的百元鈔票,觸摸可知五百元比百元鈔票長約一公分。
舊鈔的視障輔助點往往被壓平或磨損了,視障者經常會透過折法來確認紙鈔的大小,以辨別不同的面額。

看不到的人,要怎麼從銀行自動櫃員機提款?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一不小心會不會把存了多年的積蓄弄到消失?轉帳時會不會很容易輸入錯帳號、匯錯金額?如果請親友們協助操作,也會擔心個資外洩或存款被盜用。這些事情光是想像就令人不安。

近年來,政府金融主管機關致力推動「金融友善」、「公平待客」,希望金融服務業能與國際接軌,打造友善無礙的金融服務環境。目前台灣無障礙ATM持續增加中,包括可供輪椅使用者操作的ATM,以及方便視障者操作、設有語音及點字輔助功能的ATM。

照片中的自動櫃員機(ATM)螢幕以文字提示「本自動櫃員機提供視覺障礙客戶 無障礙操作服務功能 請按5進入無障礙語音模式」。
為落實金融友善,有許多銀行都有增設視障者可使用的無障礙自動櫃員機(ATM)。

視障者的金融挑戰

視障者插入金融卡後,只要在提款機數字鍵盤上按「5」, 再戴上銀行附的耳機,依語音指示即可進行提款、餘額查詢與密碼變更三項服務。當然,除了數量需要增加,其他服務項目也需要語音功能。另外,有些ATM可能沒附耳機,視障者需自行攜帶耳機,但耳機孔的規格有所限制,有些耳機及無線耳機尚無法使用。

金融友善政策的方向

金融友善的推動與落實,不僅是ATM這樣的硬體設施、網路銀行的數位操作方式必須考量到身障者、高齡者等使用族群的需要,還有許多服務與流程都要創新與跟進。例如銀行行員如何與高齡客戶溝通,確保其清楚自身金融權益,身障者在保險的項目與權益是否有被歧視或忽略,金融相關服務有沒有考量到避免民眾被詐騙的流程,甚至金融教育宣導與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是否有顧及到各族群等等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金融服務範圍很大,涉及的面向也多,為了加速推展,金融服務業的「公平待客」已有立法,目前訂有十大原則,包括訂約公平誠信、注意與忠實義務、廣告招攬真實、商品或服務適合度、告知與揭露、酬金與業績衡平、申訴保障、業務人員專業性、友善服務、落實誠信。內容主要就是要確保金融服務業對所有客戶提供相同服務、適當照顧,落實普惠金融、公平對待客戶,以誠信經營公司。

其中,第9和第10項是112年新增的評核指標。為了因應數位時代、高齡化社會,金融服務業在開發金融相關服務介面的時候,必須要能照顧到高齡者、身障者等使用族群,對於財務弱化族群也能提供微型保險、紓困方案等普惠金融措施;另外也期許期許金融業者為追求永續經營,能建立並落實誠信、透明、關懷客戶的企業文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透過宣導影音,讓金融服務業人員知道如何與失智者客戶互動與溝通。截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youtube頻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透過宣導影音,讓金融服務業人員知道如何與失智者客戶互動與溝通,以達到金融友善與公平待客。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youtube頻道

一個友善的金融體系要能包容多元的族群,不僅需要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並支持金融服務業投入,金融服務業也需要正視高齡社會,客戶的轉變與需求,方便更多人能接觸金融服務、接收金融資訊,在正確理解的狀態下做出金融選擇。在政策、科技、教育和市場中應採取多樣且包容的措施,讓金融服務適用於所有人。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金融無障礙:除了輪椅坡道和語音ATM,還有哪些做法可以達到『金融友善』?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