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

右半部是手機操作示意圖,左半部是登入欄位。預設為一般登入,由上至下的欄位依序為身分證字號(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代碼(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密碼、驗證碼(左邊有六個阿拉伯數字,最左邊為可重新產生的圖示),下方有一個紅色大按鍵,上面白字寫著登入網銀。按鍵左下方有「申請網銀」和「忘記密碼?」兩個選項,右下方有一個鍵盤的圖示。最下方左邊為「無障礙網銀」,右邊為「無障礙網路ATM」。

隨著高齡化、數位轉型與公平待客原則的推動,金融友善已成為台灣金融業的重要趨勢。越來越多長者需要使用網路銀行、行動支付與自助服務機台,但在操作上往往遇到困難。同時,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也需要無障礙、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管會近年強調 「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將友善服務納入金融機構的評核指標,要求業者在產品設計、流程安排到分行環境上,都必須兼顧多元族群的需求。這些背景使得「打造金融友善環境」不再只是企業的選項,而是金融業提升競爭力與符合監理要求的必然方向。

為什麼金融業需要通用設計內訓課程?

對企業 HR、人資主管、教育訓練單位來說,規劃金融業內訓課程時,除了提升專業知識,也需要讓員工理解不同客群的需求數位介面的通用使用性分行環境的友善規劃。通用設計是考量更多使用族群的需求,同時注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設計觀念,透過專業的通用設計訓練課程,金融業同仁能從顧客服務、數位金融、營運規劃到教育訓練全面升級,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服務與公平待客精神。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核心內容

這門金融友善企業內訓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務,幫助金融機構看見不同使用族群遇到的金融障礙與需求掌握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除了說明通用設計觀念,如何應用在不同領域,探討高齡化社會、數位轉型與多元客群帶來的金融服務挑戰,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潛在的服務障礙,並解析國內外金融友善服務案例等等,可提升團隊在面對不同需求客戶時的應對能力,進而強化企業整體的品牌價值與競爭力。

1. 看見不同使用族群的金融障礙與需求

普惠金融的核心,不只是「提供服務」,而是「確保每個人都能使用」。感官與記憶退化的高齡者可能會忘記密碼,視障者與聽障者需要多感官的設計與服務,行動不便者需要無障礙空間與設施,外籍人士/新住民對於僅有中文的金融資訊恐難自行理解,金融知識不足者對專有名詞的不理解可能會影響決策,以及年輕族群、小型企業、數位弱勢族群分別有哪些常見需求與困擾呢?課程中將帶大家一同了解。

2. 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

金融服務持續創新,也多朝金融友善目標前進,但在流程設計、數位介面與商品規劃中,往往仍以多數客群為中心,忽略了高齡者、身障者、數位弱勢或特殊需求族群的真實困境。這些痛點可能來自過於複雜的操作流程、缺乏教育與引導的數位服務,或是數據無法反映的隱性需求。課程將從實際案例出發,掌握不同族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時的痛點,並探討如何透過通用設計思維,調整介面設計、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金融友善細節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適合對象

無論前線還是後勤,金融友善課程都能幫助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打造更高效率、更具溫度的服務。分行與櫃檯第一線人員可學習如何避免無意的服務障礙,提升客戶信任與滿意度。數位金融與資訊部門可理解高齡者、視障者、聽障者在使用網銀、App 的痛點,學會介面優化的方法。營運與流程設計部門可掌握如何設計友善流程,避免隱性障礙,提升整體服務效率。教育訓練或風險管理單位可認識不同族群的金融風險與溝通策略,能導入內部員工訓練,降低企業營運風險。

金融友善不只是趨勢,更是 ESG 與競爭力

金融友善的推動與落實,不僅是ATM這樣的硬體設施、網路銀行的數位操作方式必須考量到身障者、高齡者等使用族群的需要,還有許多服務與流程都要創新與跟進。在高齡化、數位轉型與普惠金融的浪潮下,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已成為金融業不可或缺的內訓方案。金融業若能透過內訓課程培養員工的通用設計思維,不僅能降低客訴率,還能提升 ESG 評比與品牌形象

立即行動,打造屬於企業的金融友善服務

對企業HR、人資主管與教育訓練部門而言,這不僅是一堂提升專業的訓練,更是強化客戶體驗、品牌價值與 ESG 評比的最佳投資。這門課能讓金融機構快速提升員工在通用設計、金融友善服務與介面、客戶多元需求管理的專業能力,並有效降低營運風險與客訴率。

如果貴公司正尋找能結合金融友善、通用設計、ESG、員工教育訓練的專業課程,請聯繫通用設計工作室,為您的企業安排一場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內訓課程,不僅是為了因應監理與趨勢,更是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打造公平待客、普惠金融、永續發展的新世代金融服務,並以「最友善的服務」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