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設計校園應用工作坊

多元學生族群逐漸成為現今校園的常態,校園的規劃應盡可能考量到不同師生、學校人員及訪客等的需求,除了做到無障礙環境與設施,還需要導入通用設計觀念於校園空間、設施、教具與服務等。(想知道您服務的學校是否有做到通用設計校園的基本要項,可以透過「通用設計校園檢核表」自行檢視。)

考量到初訪者,校園的地理位置、易視性及可及性皆須考量,警衛或接待人員都要讓使用者容易發現,以便取得服務。校內人員應有面對不同使用者的溝通能力,並善用輔具。在校園環境的基本規劃,應做到各出入口及路徑無障礙,所有使用者皆方便進出。另外,校園應盡可能設置多感官設施、教具與資訊,校園的標示及資訊也要考量所有使用者的可讀性。

校園導入通用設計的好處

高齡少子化社會來臨,校園的環境已不再是以學童為主,樂齡學習、長者運動、老幼共用或社區照護都可能會是現今或未來的應用方向。考量到更多使用族群的需求,可增加空間的利用效能與轉型的可能性。

有熱水、溫水和冰水三種的公共飲水機。
在校園常見的公共飲水機,在熱水、溫水和冰水按鍵下方設有點字,可供視障生自行理解,熱水按鈕也有安全鎖,可避免使用者不小心燙傷,但按鈕高度太高,且沒有置腳空間,輪椅使用者不便自行操作。

通用設計校園工作坊的學習重點

為了能讓學校教師及行政人員更了解不同族群的需要,以及如何導入通用設計於校園環境與設施之中,個人除了透過觀念與經驗的分享,也帶著學校教職員以不同對象的視角,以實地觀察及分組討論形式,提出校園環境與設施導入通用設計的改善方案

工作坊的產出方案能供校方參考,教職員藉由同理不同障別及年齡的使用族群,如視障生、聽障生、高齡者等,同理不同身份的對象,如總務處人員、教師、初訪者等,未來在面對不同服務對象,設施的建置與改善都能有更全面且長遠的考量

左邊有樓梯,中間有一面白牆,有一扇綠色的門,在白牆高處張貼有校園防災地圖,地圖上緣幾乎接近綠色門板頂部。
校園防災地圖貼在高處,地圖上緣很接近門的上緣,這樣的高度可能會導致一些比較矮小的學生、輪椅生難以觀看。

通用設計校園工作坊的適合對象

1. 教育現場的行政人員、學校規劃相關工作者

此工作坊將從校園常見的設施問題與使用者需求出發,深入解析如何以通用設計思維打造更包容、多元、可及的校園空間。若您從事總務處、學務處、特教組等相關業務,或參與校園空間與設施的改善、共融遊戲場規劃或教學環境優化等工作,非常適合參加。工作坊將提供具體案例與規劃方法,協助您實際應用於校內空間改善。

2. 特教教師、輔導教師與課程設計相關教師

無論是推動融合教育、關注學生多元差異,或設計彈性與共融的學習情境,通用設計觀念與校園應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此工作坊將協助參與者理解不同學生在空間使用與學習參與上的需求差異,透過實例與互動演練,提升課程與教具設計、教學空間規劃的敏銳度與創意發想能力。

3. 建築、設計、職能治療、特教、幼教等相關科系學生或實習教師

對校園空間設計、共融遊具、兒童發展與學習環境有興趣的設計或教育相關科系學生與實習教師,可以透過工作坊以簡單易懂且實用的方式理解通用設計的核心精神與應用方法。即使沒有設計背景,也能透過課程引導與演練過程,學習到實務規劃的技巧與觀察角度,為未來進入教育場域做好準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