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缺工新策略:從職務再設計打造友善職場

破解缺工新策略:從職務再設計打造友善職場

高齡少子化的浪潮正逐步重塑勞動市場的結構。越來越多企業發現,即使開出更高薪資,仍難以找到合適人選;而現有人力也因過勞、壓力或家庭照顧責任而選擇退出職場。缺工已經不再只是單一產業的挑戰,而是整體社會必須正視的結構性問題。過去,企業常依賴大量年輕勞動力,現今已不再是理所當然。如何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讓更多潛在人力回到職場,並且透過職務再設計、制度調整提高生產力、留住人才,將是影響企業能否維持競爭力的關鍵。

要破解缺工困境,企業首先需要從兩個面向思考:

一、從現有人口引導出更多勞動力

許多潛在的人才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包括因育兒或照顧責任而暫時離開職場的中壯年、希望維持部分工時的高齡者,以及身心狀況需要支持的多元族群。如果企業願意提供彈性的工作安排、調整任用標準,並改善工作環境,這些人力都可能被重新連結進職場,成為組織的重要戰力。

例如提供彈性工時、遠距工作、公司托幼資源,可提升育兒家庭的勞動參與意願,並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許多中高齡者具備專業經驗、穩定度與責任感,透過職務再設計,他們能在餐飲、製造、服務業中擔任技術傳承或培訓角色,減少訓練成本與流動率。另外,台灣身障者的勞動參與率僅21.9%(113年勞動部統計數據),仍然有進步的空間。企業只要提供 合適的數位工具、工作調整,即可開發出一群忠誠度高、潛力強的勞動力。

二、提升每單位勞動力的生產力

提升每單位勞動力的生產力並不意味著要員工承擔更多壓力,而是善用數位工具、自動化設備,以及更合理的工作流程設計,讓員工能以更高效率完成任務,進而降低人力不足帶來的衝擊。使用機械輔助,可降低員工體力需求。提供清晰操作指引、建立防錯設計或善用數位工具,可以縮短員工訓練時間並降低錯誤率。

另外,推動漸進式退休部分工時等制度,讓員工能從全職逐步轉換為兼職或顧問,企業也能保留知識資本。企業需要的不只是招募與留任政策上的微調,而是一套能夠讓不同年齡、能力、背景的員工都能發揮所長的整體規劃,滿足現代員工,追求工作與生活、經濟與照顧有所平衡的需求。

畫面中右邊是鳳梨酥省力壓模器,黑色的壓模器上面有一個個方形的洞,跟鳳梨酥的大小一樣。上面還有數個壓模的金屬握桿。畫面左邊是一段介紹文字:「鳳梨酥省力壓模器,傳統鳳梨酥壓模器沒有上方的橫桿,支撐點較少,有了特製的鳳梨酥省力壓模器,就能解決壓模時的施力問題,改善長期工作所造成手部痠痛,也能提升工作速度及品質,不僅障礙者適用,相信也是烘焙業者的利器。
使用機械輔助能提升工作速度及品質,不僅障礙者適用,一般員工也可避免長期工作造成的疲勞或傷害。

企業該如何行動?

1. 職務再設計(Job Accommodation)

傳統上許多工作內容是以「年輕且體力充足的員工」為假設,但當職場逐漸呈現多世代共存,企業就必須思考如何依據員工的健康狀態與專長調整任務分配。企業應根據員工的能力與特質調整工作內容,避免「一刀切」的要求。透過職務再設計,某些工作可以拆解成不同層次的任務,讓中高齡或新手員工承擔較合適的部分,再透過團隊合作完成整體目標。同時,也能透過數位工具與自動化技術,減少高負荷或重複性勞務,讓人力被更有效率地運用。

2. 彈性任用與工作制度

許多潛在勞動力之所以無法加入,往往是因為傳統工時或全職要求過於僵化。企業若能開放部分工時、彈性工時、遠距辦公或專案制任用,不僅能吸引中高齡員工與照顧責任者回流,也能讓團隊中不同世代的人才互相補位,形成更具韌性的組織結構。同時,企業也可以嘗試建立多元任用模式,例如設立「高齡人才顧問團」或「跨世代合作專案」,讓資深員工能以顧問或指導角色貢獻專業,避免因傳統僵化的用工制度而浪費人才。

3. 友善職場與工作環境

讓不同年齡與背景的員工都能自在工作的前提就是打造友善職場與工作環境。這不只是設施改善,例如更寬敞的動線、更舒適的照明或操作便利的設備,還包括整體氛圍的營造。許多中高齡員工在現有的職場中,可能會因資訊不透明或文化排斥而感覺格格不入。若能透過簡單明確的資訊傳遞、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以及更安全便利的設施,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工作舒適度,也能展現企業對多元人才的重視,才能真正讓員工「留下來」,而不是勉強支撐。

4. 調整文化與共融氛圍

調整文化與共融氛圍是讓上述措施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管理者需要學會如何帶領多世代團隊,理解不同年齡層的需求與價值觀,並在制度上給予公平與彈性的支持。年輕員工若能意識到中高齡勞動力的價值,也會更願意在工作中尋求互補與合作。同時,企業應將「友善職場」的理念與永續發展(ESG)、人資策略、雇主品牌連結,讓這些措施不僅是短期的人力資源政策,而是長期的競爭力投資。

照片的年輕人在跟高齡者展示所做的模型,並說明桌遊的玩法,確認長者是否能理解,詢問他們的意見。
打造共融職場的工作環境與氛圍,可以讓不同世代員工互相尊重、各展所長。

友善職場即競爭力

破解缺工問題不是單靠外部引進人才或加薪就能解決,而需要企業正視人口結構的改變,讓「每個願意工作的人」都能被企業善用。當企業能夠以職務再設計友善職場作為策略,進行轉型與改變,留住並激發不同年齡與背景的人才,就能同時解決缺工危機,且在高齡少子化的挑戰中展現組織的韌性與競爭力。

對企業人資而言,這些不只是理論,而是可以立即啟動的行動方案。若能從職務再設計出發,結合彈性制度、環境與文化改善進行培訓與改變,不僅能在缺工時代吸引與留任人才,也能展現企業對永續發展的前瞻視野。現在正是人資部門重新思考策略的關鍵時刻,若能以系統化方式落實這些做法,將使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若想更快將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歡迎參考 「通用設計結合職務再設計應用工作坊」的企業內訓課程,協助組織系統化落實上述策略,讓人資部門能更快展現成效。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

右半部是手機操作示意圖,左半部是登入欄位。預設為一般登入,由上至下的欄位依序為身分證字號(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代碼(最右邊圖示呈現為眼睛不可見)、使用者密碼、驗證碼(左邊有六個阿拉伯數字,最左邊為可重新產生的圖示),下方有一個紅色大按鍵,上面白字寫著登入網銀。按鍵左下方有「申請網銀」和「忘記密碼?」兩個選項,右下方有一個鍵盤的圖示。最下方左邊為「無障礙網銀」,右邊為「無障礙網路ATM」。

隨著高齡化、數位轉型與公平待客原則的推動,金融友善已成為台灣金融業的重要趨勢。越來越多長者需要使用網路銀行、行動支付與自助服務機台,但在操作上往往遇到困難。同時,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也需要無障礙、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管會近年強調 「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將友善服務納入金融機構的評核指標,要求業者在產品設計、流程安排到分行環境上,都必須兼顧多元族群的需求。這些背景使得「打造金融友善環境」不再只是企業的選項,而是金融業提升競爭力與符合監理要求的必然方向。

為什麼金融業需要通用設計內訓課程?

對企業 HR、人資主管、教育訓練單位來說,規劃金融業內訓課程時,除了提升專業知識,也需要讓員工理解不同客群的需求數位介面的通用使用性分行環境的友善規劃。通用設計是考量更多使用族群的需求,同時注重使用者心理感受的設計觀念,透過專業的通用設計訓練課程,金融業同仁能從顧客服務、數位金融、營運規劃到教育訓練全面升級,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服務與公平待客精神。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核心內容

這門金融友善企業內訓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務,幫助金融機構看見不同使用族群遇到的金融障礙與需求掌握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除了說明通用設計觀念,如何應用在不同領域,探討高齡化社會、數位轉型與多元客群帶來的金融服務挑戰,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潛在的服務障礙,並解析國內外金融友善服務案例等等,可提升團隊在面對不同需求客戶時的應對能力,進而強化企業整體的品牌價值與競爭力。

1. 看見不同使用族群的金融障礙與需求

普惠金融的核心,不只是「提供服務」,而是「確保每個人都能使用」。感官與記憶退化的高齡者可能會忘記密碼,視障者與聽障者需要多感官的設計與服務,行動不便者需要無障礙空間與設施,外籍人士/新住民對於僅有中文的金融資訊恐難自行理解,金融知識不足者對專有名詞的不理解可能會影響決策,以及年輕族群、小型企業、數位弱勢族群分別有哪些常見需求與困擾呢?課程中將帶大家一同了解。

2. 金融友善的服務痛點與解方

金融服務持續創新,也多朝金融友善目標前進,但在流程設計、數位介面與商品規劃中,往往仍以多數客群為中心,忽略了高齡者、身障者、數位弱勢或特殊需求族群的真實困境。這些痛點可能來自過於複雜的操作流程、缺乏教育與引導的數位服務,或是數據無法反映的隱性需求。課程將從實際案例出發,掌握不同族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時的痛點,並探討如何透過通用設計思維,調整介面設計、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金融友善細節

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的適合對象

無論前線還是後勤,金融友善課程都能幫助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打造更高效率、更具溫度的服務。分行與櫃檯第一線人員可學習如何避免無意的服務障礙,提升客戶信任與滿意度。數位金融與資訊部門可理解高齡者、視障者、聽障者在使用網銀、App 的痛點,學會介面優化的方法。營運與流程設計部門可掌握如何設計友善流程,避免隱性障礙,提升整體服務效率。教育訓練或風險管理單位可認識不同族群的金融風險與溝通策略,能導入內部員工訓練,降低企業營運風險。

金融友善不只是趨勢,更是 ESG 與競爭力

金融友善的推動與落實,不僅是ATM這樣的硬體設施、網路銀行的數位操作方式必須考量到身障者、高齡者等使用族群的需要,還有許多服務與流程都要創新與跟進。在高齡化、數位轉型與普惠金融的浪潮下,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培訓課程已成為金融業不可或缺的內訓方案。金融業若能透過內訓課程培養員工的通用設計思維,不僅能降低客訴率,還能提升 ESG 評比與品牌形象

立即行動,打造屬於企業的金融友善服務

對企業HR、人資主管與教育訓練部門而言,這不僅是一堂提升專業的訓練,更是強化客戶體驗、品牌價值與 ESG 評比的最佳投資。這門課能讓金融機構快速提升員工在通用設計、金融友善服務與介面、客戶多元需求管理的專業能力,並有效降低營運風險與客訴率。

如果貴公司正尋找能結合金融友善、通用設計、ESG、員工教育訓練的專業課程,請聯繫通用設計工作室,為您的企業安排一場金融友善通用設計內訓課程,不僅是為了因應監理與趨勢,更是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打造公平待客、普惠金融、永續發展的新世代金融服務,並以「最友善的服務」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