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用者優化服務、提供重要資訊

東京地鐵車廂門上方的資訊看板

「老闆,雞排要切不要辣」、「老闆,雞排要辣不要切」、「糖要正常還半糖?少冰還去冰?要大杯還中杯?」在台灣,點份雞排、喝杯手搖飲料,甚至來碗蚵仔麵線要香菜或蒜末,都要做決定。有些餐廳的菜單厚厚一本,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點菜像讀本小書一樣久,有些則是像考試的答案卡,塗塗改改,得花上好一陣子才能完成點菜。菜單上呈現很多選擇與配對方式,看似貼心,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大折磨。

隨著健康飲食與個人化飲食的風氣,餐點客製選項越來越多。
有時點餐流程還需要服務生特別「教學」,點個餐像是做考題一樣費時。

我們的生活中,常充斥著複雜的設計與服務,有些確實讓人感到很貼心,有些卻讓人感到很麻煩,這中間的界線應該如何拿捏呢?

先在生活中找找,哪些資訊讓人眼花撩亂?哪些資訊讓人一目瞭然?哪些服務讓人感到貼心?哪些服務讓人感到不便?久而久之便能掌握那條界線了。

常以觀者角度思考

以前唸書時,不是用紅色原子筆就是拿黃色螢光筆來畫重點。現在畫重點的工具更多種,如果是用數位產品閱讀還可以變出更多花樣。然而,畫重點的原則仍是一樣的,那就是「重點畫太多就沒重點了」!資訊的安排也一樣,如果不能把真正重要的部分提示出來,而是什麼資訊都想呈現,都想強調,那麼,觀者在閱讀上就無法快速且精準地掌握重點了。

一個公告上出現了四種重點顏色,到底什麼才是重點?

重要資訊必須適時適地出現

不論是在公共場所,或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經常可見很多重複的標示或警語,無非是怕民眾沒看到而使用錯誤發生危險。然而,重要資訊並不需要一直出現民眾眼前,只要在最關鍵的時候、最適當的地方出現,即能映入眼簾、進入腦海。

像是指引方向或目的地的標示,應放在人們最容易迷路的關鍵處,也就是岔路口。或者在較長的路徑上,怕使用者走久了產生不確定性,途中需要增加標示或提醒。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同一條路徑上有多個相同的引路資訊,都是多餘的設置。

在視線範圍內即可看到「西一門」,就不需要再設置西一門的引路標示了。

資訊爆炸的時代需要整合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即使使用智慧型手機訂閱資訊,也需要使用整合手法或工具才不至於資訊爆量,如訂閱Google關鍵字、設定LINE關鍵字提醒等。如果這些資訊沒有被有效整合,也很難進到閱聽者的大腦裡。特別是緊急、重要或行銷重點資訊,不宜被廣大資訊淹沒。

任何類型的公告都應做有效整合,才不會讓訪客眼花撩亂。

以減法設計減少視覺負擔與使用困擾

而「減法設計」就是一種整合的思維,可以用來整合動線、標示與資訊,也能用來簡化服務流程,避免讓使用者感到繁瑣,或產生「鬼打牆」的糟糕體驗。

什麼是減法設計呢?就是盡量減少、去除不必要的資訊,避免讓使用者產生困擾與過多的視覺負擔。很多時候使用者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設計或服務提供者最好能洞察市場或使用者需求,提出較佳方案或優化體驗。

像是日本東京有些電車到站資訊,除了語音報站名、顯示何側開門之外,還會標示出所在車廂號碼,以及出車廂後各出口及設施的方向。提供給旅客的資訊很多,但透過突顯重點資訊(即將抵達的站名:大井町),次要資訊用色塊(目前所在車廂:第六節)和圖示(出車廂往右走會有電梯和電扶梯)顯示,不會顯得凌亂,且在短時間內能快速掌握與理解,就是減法設計可以參考的形式之一。

資訊豐富也能一目了然的日本東京電車看板。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覺得眼花撩亂、有選擇障礙?來試試減法設計吧!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拿掉顏色檢視視覺設計〉、〈路標設計與登山教育〉、〈門牌設計的通用設計考量

使用者需求比數據重要

遊客中心的說明地圖

在推廣通用設計的過程中,常被問到一些數據:住宅設計,到底門要多寬才能方便輪椅使用者通行?視覺設計,到底字要多大才方便長者觀看?

很多時候,不是不能回答數據,而是希望對方能理解根本的問題。如此一來,遇到不同情況,也可能產生比較好的做法去因應。

門到底要多寬?

事實上,無障礙法規訂有明確的尺寸。以廁所來說,門寬要能讓輪椅使用者通行,不得小於80公分,裡面的空間要能讓輪椅使用者迴轉,迴轉空間的直徑不得小於150公分。若能做到上述的設計很好,但在地狹人稠、寸土寸金的大都會,很多地方做起來會很困難,有沒有其次的方案呢?特別是居家空間,如果真的要以這樣的尺寸去規劃,坪數不多的家,廁所可能就佔去頗大的空間。

然而,居家空間的設計,最需要考量的使用者就是居住者本身。因此,可依居家或室內常用的輪椅寬度去設想門寬。另外,若將門與馬桶的動線做成同方向,或是加大門寬,盡量利用門外的空間進行迴轉,輪椅使用者也可以不必在廁所內進行迴轉。甚至可以將洗手台設置在廁所外,讓其在廁所的移動更順暢。

字到底要多大?

字到底要多大?這個問題其實和「門到底要多寬?」一樣,當然是越大越好,但視覺和移動空間都不可能是無限大,且美感也是需要注重的,只能在做得到的範圍內盡量加大或加寬。而文字大小主要和視覺設計的位置和動線有關,除了要考量觀看者的視力,觀看的角度、視野與情境,以及空間的照明都會有所影響。

因此,在表單、空間指標或交通號誌上的文字需求是截然不同的,甚至設計不該只聚焦在字的大小,包括材質是否會反光、陽光照射下或夜晚照明不足是否能看得清楚、色盲患者是否能辨視等等也是需要考量的。

指標採用會反光的材質
指標採用會反光的材質,不利於辨識。

提供外國人使用的窗口,英文字卻設計得比中文字小
提供外國人使用的窗口,英文字卻設計得比中文字小?

遊客中心的說明地圖設在太低的位置
遊客中心的說明地圖設在太低的位置,也讓人很難觀看。

理解根本原因,才不會被數據綁架

依據無障礙法規,在無障礙廁所設置鏡子時,鏡面底端與地板面距離不得大於90公分,鏡面的高度應在90公分以上。這樣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輪椅使用者可以照得到鏡子。若是廁所有安裝連身鏡,或是可傾斜角度的鏡子,就不必受上述尺寸的限制,也能達到相同目的。

當我們理解設計的根本原因,通常是使用者需求,就能進行更有彈性的規劃,在尺度上也較不受限,能做出更適切與美觀的設計。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數據的迷思:與其死板規定,不如看見真實的需要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門牌設計的通用設計考量〉、〈考量視障者行走的安全〉、〈為使用者優化服務、提供重要資訊

通用設計推展之路

商店門口有門檻

想法要落實,真有這麼難嗎?問自己到底有多想實踐

推廣通用設計十年,常有人問我,要怎麼說服政府或業者導入通用設計。在經費有限,或是不增加開發成本的狀況下,能怎麼做。

想要落實想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有多想實踐。有心,就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到最好的發揮,或是在受阻的情況下,還是願意一點一滴,從小地方逐步累積,也許是內部觀念的傳遞,也許是從自身業務著手,讓客戶感受到好處或效益。

一開始就走正確的路

2007年到日本靜岡縣政府進行通用設計參訪,該縣政府通用設計推進室人員表示在推動的過程中,初期可能比較需要費用進行推廣,但當大家都有通用設計觀念後,就發現落實並非一定要很多的經費,甚至還可以省成本。

例如,建築物一開始就沒設計門檻,不僅不需要設置斜坡,還可省去做門檻的建材。另外,輔導靜岡縣綜合醫院導入通用設計時,透過調查,發現有三成八的來院者會迷路,重新進行指標設計的成本較低,但問題改善很多。這段經驗分享,讓我印象深刻,也一直放在心中。

商店門口有門檻
一開始就有設置門檻的店家,沒有增設斜坡道,輪椅使用者、拉行李或推娃娃車的人都不方便進入。

沒錢也有沒錢的作法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有逐漸認知到通用設計的重要性,也著手因應高齡化社會可能產生的問題,而少數企業或商家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長者需求,有意改善或提升,卻常面臨經費有限的困境。

為擴大推廣及落實效益,我經常在為這些單位或店家思考低成本或不花錢的作法。例如,公共場域可將門口至電梯的路徑做明顯的導引(空間或地面指標),或是盡量避開人群湧現的動線,方便行動不便者移動。

大醫院若是電梯數量不足或不敷使用,可將一些行動不便長者常去的診間從其他樓層移至一樓。又如,醫療用品店可把部分商品的擺放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將重物放置太高或太低的地方,也要避免讓受傷的消費者拿痠痛貼布這類的產品要蹲下或彎腰。

傷者常購商品放在貨架上太低的位置
受傷的消費者常購商品應避免放置太低的位置,以避免無法拿取,或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然而,這些想法如果只是分享時有人提問才回答,只是寫一篇文章或在一場演講中分享,好像一個漣漪,可能很快就消失了,即使是在相關會議或場域提過,也不一定會看到落實的契機。我在通用設計的推廣過程採取以下三個原則:

1. 跨領域推動

不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個人是產品設計背景)推動,也與室內設計師合作通用設計國宅,博士研究則是導入通用設計於介面之中(即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

不論是公共建設,還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提升,不分領域,皆可給予專業協助。

2. 化被動為主動

不能枯等相關單位或企業發現通用設計,更不能只教設計相關人員或學生。

因此,有很多相關的議題,如高齡友善和五感設計等需要被關注。將其融入課程分享、規劃工作坊引導,讓更多人都能接觸,並有能力運用,方能加速落實。

甚至不侷限傳遞對象,即使在國小學童和青少年心中也能種下可能萌芽的種籽。

3. 多點擴散與單點深入

在觀念的推廣必須採取多點擴散的方式,在人才的培育則需單點深入。

例如,盡量去不同單位單次或數次授課,是為了提升觀念的普及程度,並以淺顯易懂的內容和常見的生活案例讓其理解與應用,但面對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探討,並給予一些可能的方向,讓其發揮專業能力在通用設計的思考上。

遍地開花比曇花一現好

全台跑透透分享通用設計的我,發現大台北地區以外的縣市,相關的觀念和資源較匱乏,產業及建設在這方面的進步相對也慢。

因此,我透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執行場域的分佈廣度,刻意讓北中南東各地都有機會接觸到此計畫倡導的設計重點,進而帶動在地相關產業,如室內設計、指標設計、電梯與輔具等,朝此方向共同努力,讓友善高齡社會環境的種子能遍地開花。若有改善友善高齡服務或空間方面的顧問需求,可聯繫通用設計工作室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之社會影響力說明圖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希望提升在地相關產業一起重視友善高齡的設計重點,進而提升各地高齡服務空間的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

 

相關閱讀:〈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高齡化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