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與食品業的市場藍海:高齡飲食

餐飲與食品業的市場藍海:高齡飲食

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如何讓長者「吃得下、吃得好、吃得開心」不只是產官學界要努力研究與推動的目標,也是每一個照顧長輩的人都會需要學習的課題。

許多照顧食品雖以營養與安全為目標,卻因外觀與口感不佳而失去吸引力。從通用設計的角度出發,長輩的餐食可以不只是照顧食品,而是兼具美味、尊嚴與生活品質的餐桌文化。

吃得下之外,更要讓人想吃

許多長者因咀嚼或吞嚥困難,長期食用泥狀或果凍狀食物,久而久之喪失對進食的興趣。事實上,長者需要的不只是「能吃」,而是「想吃」。只要料理方式得當,如去筋斷膜的雞腿、軟化的蔬菜或滑順的蒸蛋,都能讓長者重新找回熟悉的美味與食慾。

照顧者應掌握軟質飲食的分級知識與料理技巧,讓長者能吃上非泥狀或凍狀食物。

美味是最好的營養與復能

視覺、味覺與咀嚼感受,都與健康老化息息相關。當長者願意多咀嚼,不僅有助於維持肌肉量,也能刺激大腦、降低失智風險。餐食設計不應一味追求「方便吞嚥」,而應提供適合質地等級的餐點,讓長者吃得安全,也吃得有尊嚴。

從日本看見通用設計食品的價值

日本早在2003年就制定「通用設計食品」(Universal Design Food, UDF)分級制度,依咀嚼與吞嚥能力分為容易咀嚼、可用牙齦咀嚼、可用舌頭壓碎、無須咀嚼四種,加上稠度調整。這不只是為了高齡族群,也讓牙齒治療中、術後康復者都能方便且安心地選購。

日本的通用設計食品不論是包裝或內容物都不會讓人聯想到照顧食品。

讓高齡餐飲更有選擇與尊嚴

台灣有 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標章,但有些食品業者認為高齡友善會限縮其市場,一般消費大眾在沒有相關概念的情況下,確實會以為是照顧食品或長者營養食品。當食品研發團隊、餐飲業者與照顧者都有相關知能,才能打造出讓「高齡飲食」回歸日常與美味的飲食文化。

關鍵不在年齡,而在設計

從食材選擇、料理手法、包裝設計到用餐體驗,通用設計可以讓飲食重新回到「以人為本」的核心。不論是長照機構、食品品牌還是餐飲業者,重新理解「如何讓不同牙口與吞嚥能力者都能享受美食」,正是推動高齡友善與永續飲食文化的關鍵。

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社區廚房如欲展開培訓,可參考〈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打造符合多元需求的健康飲食體驗〉

相關閱讀:〈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

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

2025年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結構改變,食品業與餐飲業不能只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如何讓長者「吃得下、吃得好、吃得開心」成為市場新藍海。這不只是健康照護的議題,更是食品開發、餐飲設計與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食品加工與質地調整的應用

食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的進步,讓「質地調整」有很多的可能性與變化。透過機器剁碎、去骨化刺、真空低溫烹調等方法,可以讓肉類與魚類保持原形與口感,卻能輕鬆以舌頭壓碎。像這樣的技術,不僅能提升吞嚥困難長者的進食體驗,也能保留食物的纖維與外觀,讓進食更具尊嚴。

透過食品加工技術,可以保持肉類與魚類的原形和口感,同時讓牙口不好或吞嚥困難的長者方便進食。

長者飲食需求不只要「能吃」

剛接觸長者飲食需求的業者往往聚焦在「咀嚼與吞嚥」的限制,著重料理質地的調整,而忽略了感官退化、手部操作能力下降,以及進食的社交與心理需求。例如長者可能因視力退化而難以倒水,因手部不靈活而使用餐具困難,或因孤單進食而降低食慾。這些看似細節的問題,其實都影響了食品與餐飲服務的體驗設計。

食慾提升的關鍵:感官設計

除了料理的質地調整、進食的餐具設計和社交需求等,料理的呈現、用餐的體驗都會影響食慾。在餐飲設計上,採用「少量多道」、「少量多餐」形式,能引發飢餓感,提升食慾。

另外,單調的泥狀或流質飲食,往往讓長者失去進食的慾望。若能透過色彩搭配、形狀設計與料理手法,將日常食物轉化為具有「樂趣與象徵」的料理,能大幅提升食慾。

透過不同食材與樣式,並符合質地調整飲食,可以做出不同變化的蒸蛋,讓長者提升食慾。

從營養到尊嚴,兼顧健康與美味

長者飲食不只要補充該有的營養,還要滿足心理需求。能辨識形狀與保有口感的料理,比單純的泥狀食物更能促進食慾與滿足感。食品業者與餐飲業者若能在料理設計上兼顧「色香味俱全」與「營養均衡」,將能滿足長者需求,甚至吸引照顧者與年輕族群的認同。

台灣的食品業與餐飲業,正站在一個轉折點。隨著高齡人口增加,如何從單純的「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邁向「吃得有尊嚴」、「吃得美味」,將決定誰能在下一個市場浪潮中勝出。

抓住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的藍海

高齡化社會的發展下,不論是餐飲業或食品業,都必須了解高齡飲食需求與感官退化影響,掌握食物質地調整與營養設計的方法,學習透過顏色、造型、擺盤提升食慾,建立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的研發能力,才能打造出品牌價值,抓住餐飲新商機。

餐飲業與食品業如欲展開培訓,可參考〈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打造符合多元需求的健康飲食體驗〉

相關閱讀:〈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

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

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飲食不再只是家庭照顧的課題,更是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甚至社區廚房與餐飲科系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許多長者因為牙口退化、味覺減弱、吞嚥困難,導致吃得少、吃得不夠營養,甚至失去用餐意願。不僅影響健康,也增加長照人力與醫療負擔。反過來說,如果能透過烹飪技術與餐飲設計,讓長者維持均衡營養、避免肌少症,不只可以減少照顧依賴,更能促進健康與保有尊嚴。

保留食物原形與美味

過去,許多長輩因為牙口不好、吞嚥不易,餐點常被打成泥狀或流質,既影響食慾,也削弱用餐的愉悅感。

事實上,透過軟質處理、增稠塑型等烹飪技術,可以讓料理保留外觀與部分口感,即使入口後能用舌頭壓碎,也能清楚感受到雞肉的纖維、魚肉的鮮甜。這樣的「軟質飲食」可以保留食物原形與美味,進而提升長輩的進食意願。

透過軟質處理、增稠塑型等烹飪技術,可以保留原本食材的樣貌,同時避免牙口不好或吞嚥困難的人無法進食,也產生不一樣的口感。

找出食慾不佳的原因

許多照顧者以為長輩「就是胃口差」,其實可能不是單純胃口不好,要找出關鍵原因。例如菜色變換少或餐具不適用會導致食慾不佳,牙周病、缺牙或假牙不合會影響進食意願,因肌少症或疾病引起而產生吞嚥困難等等。只有正確診斷,才能決定是要透過料理方式調整,還是需要醫護與口腔照護介入。

此外,選用什麼樣的餐具、搭配什麼音樂、在什麼樣的環境、跟什麼人一起吃飯都會影響用餐者的食慾與感受。如果能讓長者與家人、同住者,或社區居民共餐,而非孤單進食,也能提升食慾與幸福感。

善用烹飪技巧與飲食設計

長輩需要清淡飲食,但清淡不代表「淡而無味」。尤其許多人都忽略長者的味覺也會逐漸退化,如果清淡無味,自然難以引起食慾。透過烹飪技巧與飲食設計,還是能讓長者吃得健康又美味。

例如透過蔥、薑、蒜、迷迭香等天然香料提升風味,用蜂蜜或甜菊取代砂糖、以麻油減少用鹽等等。另外,讓每道料理都有不同顏色的食材,既能刺激食慾,也能均衡營養。避免所有食材都打成泥,透過軟質處理,有些可以保留原狀,或用模具塑形,維持口感層次

以蔥、薑、蒜等天然香料提味,可減少用鹽;讓一道料理有不同顏色,可刺激食慾並均衡營養。

掌握照顧飲食市場的機會

照顧飲食不只是家庭與照顧議題,更是產業升級的契機餐飲業應儘速開發長輩友善餐點、通用設計餐飲,成為「跨世代友善餐廳」。食品業者應推出符合軟質飲食分級的冷凍、即食或調理包產品,以及通用設計食品。

另外,社區廚房與長照機構應透過專業訓練,提升營養與烹飪品質,減少照顧壓力。餐飲科系應讓學生對軟質料理設計、通用設計餐飲設計等有所了解與學習,培養現今與未來社會需要的產業人才。可參考「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

照顧飲食市場是一個快速成長且擴大的市場,懂得提供軟質料理、通用設計餐飲設計的餐飲服務,就能在高齡社會中掌握先機。

讓長者想吃且能吃的餐飲

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與餐飲科系,無法忽視這廣大且重要的市場。讓長者的餐飲從「應付」變成「享受」,不只是健康議題,更是餐飲業與長照產業的新藍海,唯有掌握高齡飲食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現「到老也能吃得健康又開心」的生活。

相關閱讀:〈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

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

消費者在餐桌上的體驗,不只是「吃到什麼」,還有「怎麼感受到的」。食物的香氣、口感、顏色,甚至用餐時的聲音與氛圍,都會影響人們對料理的評價。對餐飲與食品產業而言,多感官設計不僅能提升顧客滿意度,更能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生活經驗決定感官敏銳度

「多感官設計工作坊」中,多數學員能立刻辨識黑胡椒或迷迭香的味道,卻對孜然粉毫無印象。同樣地,許多人能聞出檸檬與香橙精油,但對茶樹或尤加利的味道卻陌生。這顯示了味覺與嗅覺的敏銳度,取決於生活經驗的累積。

經常下廚、熱愛品嚐美食或接觸香氛的人,往往能更快分辨出細微的味道差異。對餐飲研發者來說,這不只是「會不會分辨香料」的問題,而是能否在創意料理與食品開發中,運用更多層次的味覺與嗅覺靈感。

多數學員閉眼嗅聞能立刻辨識黑胡椒(中)或迷迭香(右)的味道,卻對孜然粉(左)毫無印象。

當感官失去作用,體驗會受限甚至危險

感官並非理所當然存在。有些人先天或後天失去嗅覺,可能完全察覺不到瓦斯外洩、食物燒焦的危險。在工作坊中,也曾遇過失去嗅覺的學員,他們只能感受到咖啡的酸、甜、苦,卻無法體驗水果、花香或堅果的細膩風味。

而尚有良好視力的人通常習慣用眼睛找答案,往往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可能較不敏銳。如果因為生病、感冒,也可能導致某一感官能力下降,或暫時失去作用。這些都在提醒我們:若餐飲與食品設計只倚賴單一感官,體驗將會受限,甚至可能增加風險。因此,多感官設計不只是創意的延伸,更是安全與便利的保障。

現在很多咖啡店不只端上一杯咖啡,有熱有冷、有酸有甜,還有咖啡乾粉可以嗅聞,提供顧客更多感官的體驗。

多感官設計即是通用設計

易感性原則(Perceptible Information)是通用設計的七大原則之一,強調資訊必須能被不同感官能力的人理解。因此,多感官設計即是通用設計。在餐飲業或食品業有很多設計與體驗離不開感官設計,但若能做到多感官設計將可提升品牌價值,除了滿足多元族群的需要,也能做出讓顧客有深刻印象、正面評價的服務。例如:

餐飲空間:廚房和火災警示設備,結合聲光提示,保障不同感官能力員工與顧客的安全。

菜單設計除了文字敘述,呈現實物照片與色彩、提供數位資訊,讓顧客更容易理解菜色。

食品包裝:凹凸設計方便觸覺感知、開啟處有視覺提示,讓使用者更容易發現與打開。

多感官經驗帶來市場優勢

累積足夠的感官經驗,不僅能讓設計者更敏銳,還能更精準洞察市場趨勢。就像專業咖啡師能細緻描述咖啡的花香與果香,因為他們背後累積了數百種風味的經驗。同樣地,餐飲與食品產業若能導入多感官訓練,就能開發出更具差異化的產品,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

讓餐飲與食品更具創意與價值

在現代社會,餐飲不再只求溫飽,而是一種多層次的體驗。隨著飲食文化的進展,單一味覺的滿足已經不足以打動消費者,多感官設計不僅能增添顧客的驚喜與記憶點,更能提升安全性與市場價值。

餐飲或食品研發團隊、餐飲相關組織或系所,或重視創意研發的企業,想在產品與服務中導入多感官與通用設計的思維,提升團隊的感官敏銳度與獨特創意,讓產品與服務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歡迎與我聯繫

相關閱讀:〈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打造符合多元需求的健康飲食體驗〉、〈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將切成正方塊的豆腐中間挖空,分別放入代表白色的白花椰菜、代表黃色的甜椒、代表綠色的毛豆、代表橘紅色的胡蘿蔔和代表黑色的髮菜,搭配醬汁燴煮。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象徵著團圓與幸福。然而,準備一桌適合全家大小、牙口不同、飲食需求多樣的年菜,常常讓家庭主廚感到壓力。不論是牙口不好或吞嚥困難的長輩、需要高纖飲食的中年族群,還是需要軟嫩好消化與豐富營養的小孩,不妨嘗試結合通用設計餐飲的理念,設計出一家老少都能享用的簡單年菜食譜。

什麼是通用設計餐飲?

通用設計餐飲的核心理念是設計出不論年齡、健康狀況或飲食習慣,所有人都能輕鬆享用的飲食。在年菜設計中,我們可以考量以下不同族群的需求,讓大家同桌用餐時,不會發生其中幾道菜要留給長輩或小朋友吃、其他人不要夾,或是哪幾道菜不方便長輩或小朋友吃、要他們避開的狀況。

長輩:容易咀嚼且不會過於油膩的食物。

小孩:色彩鮮豔、有趣且營養均衡的菜色。

一般成人:兼顧美味與健康,並盡量簡化烹飪步驟。


5 道通用設計年菜推薦食譜

以下,推薦 5道簡單又符合通用設計理念的年菜,讓家庭主廚可以輕鬆準備出一家老少都喜愛的春節大餐。

  1. 蒸魚吉祥如意
    • 設計理念:清蒸魚肉細嫩,是很適合老人吃的年菜。清蒸方式保留鮮美,低脂又健康。
    • 簡單做法:選用鱸魚或鯛魚,抹鹽稍微腌製後蒸熟,淋上以薑絲、蔥段調製的醬汁。
  2. 五彩蒸蛋
    • 設計理念:蒸蛋口感滑嫩,加入蔬菜提升營養,小孩與長輩都愛。
    • 簡單做法:將蛋液打勻後加入切碎的紅蘿蔔、蝦仁、菠菜,放入蒸鍋蒸熟。
  3. 軟嫩紅燒肉
    • 設計理念:長時間燉煮的紅燒肉軟爛入味,適合牙口不好的族群。
    • 簡單做法:五花肉切塊,與醬油、糖、八角、蔥薑一同燉煮 2 小時至軟爛。
  4. 五行鑲豆腐
    • 設計理念:容易咀嚼的豆腐,搭配不同顏色的蔬菜,特別適合長輩與小孩。
    • 簡單做法:將挖洞的豆腐分別放入髮菜、花椰菜、毛豆、切碎的胡蘿蔔與甜椒,搭配醬汁燴煮。
  5. 清爽涼拌海蜇皮
    • 設計理念:低脂高纖的涼拌菜,為年菜提供健康選項,適合中年人或怕油膩的族群。
    • 簡單做法:海蜇皮沖洗後切絲,與黃瓜、紅蘿蔔拌勻,淋上蒜泥、醋與香油調味。
容易咀嚼的豆腐,搭配不同顏色的蔬菜,適合年節氣氛,也方便長輩與小孩攝取多種營養。
海蜇皮沖洗後切絲,與黃瓜、紅蘿蔔拌勻,淋上蒜泥、醋與香油調味,就是一道簡單、低脂高纖的涼拌年菜。

運用通用設計,讓團圓飯更貼心

在設計年菜時,可以遵循以下幾個通用設計餐飲重點,讓菜色更適合多元需求的家庭:

  1. 易於咀嚼與消化
    選用細嫩食材,以蒸、燉的烹調方式,可降低咀嚼與消化負擔,例如蒸魚或燉肉。即使牙口不好的長者、牙齒還沒長齊的小孩,或是正在做根管治療的成人都方便食用。
  2. 融入多樣化食材
    確保菜色包含不同營養組合,例如高纖的涼拌菜與富含蛋白質的蒸蛋。善用多種食材在菜色裡,能吃到不同營養之外,也具有配色效果,有助引發食慾、避免挑食。
  3. 簡化操作與省時
    以少步驟的做法減少家庭主廚的壓力,例如「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燉煮」的紅燒肉。善用電鍋、烤箱等不用顧火的設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很有效率的料理方式。
  4. 健康烹飪無負擔
    選擇白魚肉、豆腐、蝦子、雞胸肉等蛋白質轉換率高的食物,可避免長者肌肉流失,對發育成長的小孩也有幫助。減少油膩與過多調味,保留食材的天然鮮味,或以天然香料進行調味。
在蒸蛋中放入多樣軟嫩食材,讓一道菜富含多種營養,可避免挑食。不同配色與食材也能營造新鮮感,刺激食慾。

你的團圓飯也可以更貼心

今年春節,不妨嘗試以通用設計餐飲的理念準備團圓飯,不僅讓每位家人都能安心享用,感到貼心,更能打造健康又便利的用餐體驗。這樣的料理原則也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每一餐的料理、每一種食品的選擇都更溫暖、更貼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更多通用設計餐飲的知識與技巧,可邀請舉辦〈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打造符合多元需求的健康飲食體驗〉。如果是餐飲或食品業者,也可聯繫我了解更多顧問服務的細節。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