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

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飲食不再只是家庭照顧的課題,更是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甚至社區廚房與餐飲科系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許多長者因為牙口退化、味覺減弱、吞嚥困難,導致吃得少、吃得不夠營養,甚至失去用餐意願。不僅影響健康,也增加長照人力與醫療負擔。反過來說,如果能透過烹飪技術與餐飲設計,讓長者維持均衡營養、避免肌少症,不只可以減少照顧依賴,更能促進健康與保有尊嚴。

保留食物原形與美味

過去,許多長輩因為牙口不好、吞嚥不易,餐點常被打成泥狀或流質,既影響食慾,也削弱用餐的愉悅感。

事實上,透過軟質處理、增稠塑型等烹飪技術,可以讓料理保留外觀與部分口感,即使入口後能用舌頭壓碎,也能清楚感受到雞肉的纖維、魚肉的鮮甜。這樣的「軟質飲食」可以保留食物原形與美味,進而提升長輩的進食意願。

透過軟質處理、增稠塑型等烹飪技術,可以保留原本食材的樣貌,同時避免牙口不好或吞嚥困難的人無法進食,也產生不一樣的口感。

找出食慾不佳的原因

許多照顧者以為長輩「就是胃口差」,其實可能不是單純胃口不好,要找出關鍵原因。例如菜色變換少或餐具不適用會導致食慾不佳,牙周病、缺牙或假牙不合會影響進食意願,因肌少症或疾病引起而產生吞嚥困難等等。只有正確診斷,才能決定是要透過料理方式調整,還是需要醫護與口腔照護介入。

此外,選用什麼樣的餐具、搭配什麼音樂、在什麼樣的環境、跟什麼人一起吃飯都會影響用餐者的食慾與感受。如果能讓長者與家人、同住者,或社區居民共餐,而非孤單進食,也能提升食慾與幸福感。

善用烹飪技巧與飲食設計

長輩需要清淡飲食,但清淡不代表「淡而無味」。尤其許多人都忽略長者的味覺也會逐漸退化,如果清淡無味,自然難以引起食慾。透過烹飪技巧與飲食設計,還是能讓長者吃得健康又美味。

例如透過蔥、薑、蒜、迷迭香等天然香料提升風味,用蜂蜜或甜菊取代砂糖、以麻油減少用鹽等等。另外,讓每道料理都有不同顏色的食材,既能刺激食慾,也能均衡營養。避免所有食材都打成泥,透過軟質處理,有些可以保留原狀,或用模具塑形,維持口感層次

以蔥、薑、蒜等天然香料提味,可減少用鹽;讓一道料理有不同顏色,可刺激食慾並均衡營養。

掌握照顧飲食市場的機會

照顧飲食不只是家庭與照顧議題,更是產業升級的契機餐飲業應儘速開發長輩友善餐點、通用設計餐飲,成為「跨世代友善餐廳」。食品業者應推出符合軟質飲食分級的冷凍、即食或調理包產品,以及通用設計食品。

另外,社區廚房與長照機構應透過專業訓練,提升營養與烹飪品質,減少照顧壓力。餐飲科系應讓學生對軟質料理設計、通用設計餐飲設計等有所了解與學習,培養現今與未來社會需要的產業人才。可參考「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

照顧飲食市場是一個快速成長且擴大的市場,懂得提供軟質料理、通用設計餐飲設計的餐飲服務,就能在高齡社會中掌握先機。

讓長者想吃且能吃的餐飲

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與餐飲科系,無法忽視這廣大且重要的市場。讓長者的餐飲從「應付」變成「享受」,不只是健康議題,更是餐飲業與長照產業的新藍海,唯有掌握高齡飲食的需要,才能真正實現「到老也能吃得健康又開心」的生活。

相關閱讀:〈高齡友善、通用設計餐飲與食品的商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