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與食品業的市場藍海:高齡飲食

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如何讓長者「吃得下、吃得好、吃得開心」不只是產官學界要努力研究與推動的目標,也是每一個照顧長輩的人都會需要學習的課題。

許多照顧食品雖以營養與安全為目標,卻因外觀與口感不佳而失去吸引力。從通用設計的角度出發,長輩的餐食可以不只是照顧食品,而是兼具美味、尊嚴與生活品質的餐桌文化。

吃得下之外,更要讓人想吃

許多長者因咀嚼或吞嚥困難,長期食用泥狀或果凍狀食物,久而久之喪失對進食的興趣。事實上,長者需要的不只是「能吃」,而是「想吃」。只要料理方式得當,如去筋斷膜的雞腿、軟化的蔬菜或滑順的蒸蛋,都能讓長者重新找回熟悉的美味與食慾。

照顧者應掌握軟質飲食的分級知識與料理技巧,讓長者能吃上非泥狀或凍狀食物。

美味是最好的營養與復能

視覺、味覺與咀嚼感受,都與健康老化息息相關。當長者願意多咀嚼,不僅有助於維持肌肉量,也能刺激大腦、降低失智風險。餐食設計不應一味追求「方便吞嚥」,而應提供適合質地等級的餐點,讓長者吃得安全,也吃得有尊嚴。

從日本看見通用設計食品的價值

日本早在2003年就制定「通用設計食品」(Universal Design Food, UDF)分級制度,依咀嚼與吞嚥能力分為容易咀嚼、可用牙齦咀嚼、可用舌頭壓碎、無須咀嚼四種,加上稠度調整。這不只是為了高齡族群,也讓牙齒治療中、術後康復者都能方便且安心地選購。

日本的通用設計食品不論是包裝或內容物都不會讓人聯想到照顧食品。

讓高齡餐飲更有選擇與尊嚴

台灣有 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標章,但有些食品業者認為高齡友善會限縮其市場,一般消費大眾在沒有相關概念的情況下,確實會以為是照顧食品或長者營養食品。當食品研發團隊、餐飲業者與照顧者都有相關知能,才能打造出讓「高齡飲食」回歸日常與美味的飲食文化。

關鍵不在年齡,而在設計

從食材選擇、料理手法、包裝設計到用餐體驗,通用設計可以讓飲食重新回到「以人為本」的核心。不論是長照機構、食品品牌還是餐飲業者,重新理解「如何讓不同牙口與吞嚥能力者都能享受美食」,正是推動高齡友善與永續飲食文化的關鍵。

餐飲業、食品業、長照機構、社區廚房如欲展開培訓,可參考〈通用設計餐飲工作坊:打造符合多元需求的健康飲食體驗〉

相關閱讀:〈餐飲與照顧產業升級:通用設計餐飲與軟質飲食〉、〈用多感官設計創新餐飲與食品:讓味覺體驗更有深度〉、〈一家老少都能吃的簡單年菜食譜,用通用設計餐飲打造溫馨團圓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