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

日前聽到圍棋高手分享一個「冷知識」:原來日式圍棋的黑子與白子不一樣大,黑子要比白子厚一點!雖然視覺上會覺得差不多,但平放近看或是仔細觸摸,就會發現差異。

不曉得這樣些許的差異,是否足以讓視障者依此進行判別,進而參與圍棋遊戲?要讓視障者也能一起玩圍棋或五子棋,其實並不會太難,只要將其中一色的棋子做出紋路,將棋盤格線立體化(略高於棋盤),再在棋盤與棋子內部加上磁鐵,讓他們更容易辨別手中的棋子、格線,也不用擔心會因為看不見而把棋盤打翻。

視障者也能玩的五子棋,黑棋有紋路,棋盤格線略高於盤面。
視障者也能玩的五子棋,黑棋有紋路,棋盤格線略高於盤面。

左撇子的使用習慣經常被忽略

除了視障者,左手慣用者的需求也經常被忽略。很多人都喜歡玩的撲克牌,花色往往呈現在牌面的左上角及右下角,當左手慣用者朝向他們習慣的左邊整牌時,剛好就會將上方所有的花色遮住。要避免這情況發生,只要讓花色出現在牌面四個角落就行了。

另外,現在有越來越多樂齡桌遊、混齡桌遊、跨世代桌遊和視障者也能玩的桌遊。隨著3C產品的發展,許多玩具與遊戲在聲光效果的部分都有所提升,甚至加強了手感或體感,這部分除了讓玩家有更好的享受,對視聽障者的參與也有幫助。

讓撲克牌四個角落都有花色,且放大些,左手慣用者與弱視的人都很方便玩。
讓撲克牌四個角落都有花色,且放大些,左手慣用者與弱視的人都很方便玩。

共遊玩具增加同樂機會

1990年,日本玩具協會正式以「共遊玩具」的名稱與理念進行推廣,也制定了標識,如果是視障小朋友也能玩的玩具,會在包裝上印有拉不拉多導盲的圖案,如果是聽障小朋友也能玩的玩具,則採用兔子圖案。共遊玩具是以身障小朋友能一起遊戲作為玩具設計的目標,但對於現今少子化的趨勢、很多長者幫忙照顧孫子的情況,讓更多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或長者一起玩,可以增加同樂機會。

公園不該只考量兒童需求

不只是玩具,遊樂園的遊樂設施和公園的遊具也要能「共遊」。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紛紛設置的「共融公園」,就是以所有兒童都能一同玩樂、遊戲與發展能力為目標進行規劃。公園與遊具的設計除了考量一般兒童及特殊需求之兒童的使用,若能同時考量親子及老幼同樂、共遊或互動的需求則更好。一來可避免帶孩童前往公園的家長或長者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二來可趁此機會增進跨世代的情感。

一端是有靠背,另一端是沒有靠背的盪鞦韆,幼兒、大孩子,或親子可以一起玩。
一端是有靠背,另一端是沒有靠背的盪鞦韆,幼兒、大孩子,或親子可以一起玩。

期望未來不論是在大型的都會公園,或是小巧的鄰里公園,都不會再看到照顧者群聚聊天、被照顧的對象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或發呆放空;小朋友在遊具間追趕跑跳碰、父母或祖父母在旁邊滑手機與無聊等候,而是更多親子共遊、老幼同樂、大朋友與小朋友笑得開懷的畫面。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我們可以一起玩嗎?讓障礙者也能輕鬆同樂的遊戲設計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好處〉、〈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