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多山國家。除了高山多,還有不少郊山與步道,不只台灣山友或民眾會去,還有很多外國人會慕名前來,一覽台灣的山林風景。因此,登山步道的指標設計一定要考量通用設計,不能只有台灣人看得懂,也要讓外國人一眼就明瞭,以避免走錯方向,增加登山的風險。
路標和說明牌屬性不同
在分享登山步道指標的通用設計考量之前,必須先讓大眾有個認知:路標和說明牌的屬性是不同的。所謂的路標就是指引方向和目的地的指標,而說明牌則是單純的資訊介紹,例如動植物相關知識的介紹、登山步道的概況和登山注意事項的說明等等。因此,兩者的設置重點很不一樣。路標必須簡單、易視、易懂,明確地指出目的地的正確方向,且在稍遠處就能看清楚;而說明牌就可以容納較多資訊,並接受近觀才能獲取資訊。
在大自然中的指標應考量環境
設在大自然中的指標,要考量的不僅僅是安全的指引正確方向和提供清楚資訊,還必須考量環境的狀況。在戶外,免不了風吹日曬雨淋,堅固耐用的材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為避免影響生態環境,也要考慮使用的材質是否會產生危害自然的成分,並在維持路標功能之餘,選擇與自然環境較和諧的設計。
因此,多數登山步道的路標會選用堅固耐用的木材或金屬,為避免磨損太快,也會採用刻文方式來呈現路標上的文字。
愛護生態環境是基礎教育
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有些設計會讓人感到突兀,似乎與這片山林格格不入,例如一些危險的警語標示。當然,主管單位可能也很不願意這麼設置,這跟大眾是否都有愛護山林環境的觀念有關,如果大眾都有正確的認知,不會做出危害山林環境的事情或行為,或許這些突兀的標示不僅不需要做得比重要的路標還大、還醒目,甚至可以不用設置。
登山教育刻不容緩
登山或健行絕對不能只仰賴步道上的路標,出發前必須對所走的路線有一定的掌握,帶上地圖、指南針等工具,現今科技進步,還可以使用手機中的GPS路線輔助。另外,一些登山的基本知識與觀念也應具備。例如,下山的人與上山的人交會時,應禮讓上山的人先行,還有不餵食野生動物、垃圾應自行帶下山等生態保育與無痕山林的行為。越來越多人親近大自然、認識台灣山林與生態環境是件好事,但登山教育必須要跟上,才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永遠美麗。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發展山林觀光前,我們的路標設計好了嗎?」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