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

高齡化社會來臨,很多服務空間都應該朝以友善高齡的方向去規劃或改善,特別是長者常去的空間,例如醫療院所、醫療用品店、輔具中心、藥房和衛生所等。為了推動友善高齡,個人特別透過「您的一票,愛的力量」平台提案,票選通過了「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並在2018年10月執行完畢。
此計畫「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表」是以個人於2012年協助臺北市衛生局,為改善臺北市各區健康中心,制定的「高齡友善公共服務空間設計通用參考手冊」為基本架構,擬定了七大健檢項目及其細項,針對北中南東各區,共12間長者常去,但不只服務長者的空間進行健檢。在健檢過程中,除了讓這些場域的主事者有更多正確的通用設計觀念和友善高齡作法,也發現了一些不錯的友善高齡服務空間作法。

健檢七大項目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健項目共有七大項,包括出入口與大門、動線與走道設計、樓梯與升降設備、使用者身體狀況、人員服務態度、服務流程與表單設計、附加服務價值。以下分別以七大項介紹不錯的友善高齡服務空間作法:

1. 出入口與大門

出入口大門應明顯,讓來訪者容易發現,建議採用自動門,並以無門檻或設置斜坡方便所有人進出。出入口的寬度建議大於90公分,以便輪椅通行,出入口至服務櫃檯的動線也應簡短或提供指引。

惠安醫療用品店健檢發現門檻時,還記得老闆說:「這4.5公分的門檻,電動輪椅都進得來,手推輪椅的人,我們店員也會協助。」在說明使用者有時候怕麻煩他人,就會直接尋求別家購買之後,下次再到該店,老闆已經擺上一個防滑的斜坡板了。老闆跟我分享:「自從聽您的建議,門口放置斜坡板。我們有推嬰兒車來的客人都讚譽有加! 我沒想到一個4.5公分的斜坡板影響這麼大!」在無法施工去除門檻的空間,設置斜板,甚至是可移動式的,店家進行改善的意願自然會提高。

醫療用品店的大門為自動門、出入口有斜坡
惠安醫療用品的的大門為自動門,出入口的門檻以設置斜板改善。

此外,為方便輪椅使用者靠近服務櫃檯,櫃檯設計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包括一段長100公分以上的檯面,且距地高度介於70-80公分間,並預留膝蓋空間深度至少45公分與膝蓋高度65公分,如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即符合這樣的設計。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2. 動線與走道設計

走道淨寬一樣需要大於90公分,並預留輪椅迴轉空間。此外,走道地板應使用防滑、不冰冷且不易反射的材質,與牆面色彩應有明顯對比,若是服務時間有到晚上也需要考量燈光。

樂齡網門市走道寬敞,在選購商品時,輪椅使用者與使用助行器的人都很方便移動
樂齡網門市走道寬敞,在選購商品時,輪椅使用者與使用助行器的人都很方便移動。

 

3. 樓梯與升降設備

多數空間使用電梯作為升降設備,應注意電梯內的空間深度不小於135公分,理想門寬為90公分以上,最小也不能少於80公分。電梯裡面與出入口外面的地板要盡可能保持平整,間隙也不要超過3.2公分。如果沒有電梯,樓層間的移動則要在樓梯安裝樓梯升降椅。另外,如果是大醫院等長者進出人數非常高的服務空間,建議電梯的數量應該超過一台較佳,或加上電扶梯,以避免使用者中,總是大排長龍的狀況發生。

有本生活坊選用的樓梯升降椅與其他輔具都有考量到生活美學
有本生活坊選用的樓梯升降椅與其他輔具都有考量到生活美學。

4. 使用者身體狀況

在長者常去的服務空間內應盡可能設置較多的暫歇設計或休憩設施。特別是超過30公尺的走道,建議設置踩高坐姿的暫歇設計,讓膝關節或腳肌力較差的老人家也可輕鬆起身。不論是商品或文宣品都應考量擺放高度,盡量放在輪椅使用者伸手可拿取的地方,也要避免將病患或傷者常要拿的東西放置低處或高處,以避免其需要蹲下或彎腰,造成二次傷害。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間放置許多休憩座椅,以滿足長者有經常乘坐的需求。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間放置許多休憩座椅,以滿足長者有經常乘坐的需求。

 

 

永大樂林居使用廢棄網球為座椅椅腳襪套,即使長者要搬移椅子都很輕鬆。
永大樂林居使用廢棄網球為座椅椅腳襪套,即使長者要搬移椅子都很輕鬆。

5. 人員服務態度

服務人員對年紀較大或行動不便的來訪者應保持較多耐心,提供更多的關懷或協助。另外,服務人員也應有通用設計概念,在服務長者或相關活動的描述,懂得使用適當的用語或用詞,例如,勿用「正常人」描述一般民眾,如此說法似指其他弱勢族群非正常人,使用「一般人」進行描述較佳。又如,以「樂齡族」描述長者較「銀髮族」更能讓其接受與喜愛。

6. 服務流程與表單設計

服務項目與流程應盡可能明確展現,商品也有清楚分類,讓來訪者可自行理解。另外,如有讓長者填寫的表單,應標著步驟順序、凸顯填答位置,也需採用較大的字級,至少需12字級以上,14字級以上更佳。不同性質的表單建議要分色,表單上的行列較多時,底色也應該分色,方便填寫者瀏覽,並減少填寫錯誤率。

7. 附加服務價值

「科技始於人性」,友善高齡的作法也可以隨著科技進步而提升。服務空間可以透過電子科技產品或設備進行相關服務或資訊的提供,以利資料的更新與建置,例如,醫療院所可採用APP讓患者線上掛號、得知看診進度等,健康或商品資訊可透過QR code讓使用者細看或留存。在長者等候服務時,也能設置讓長者能活動筋骨的有趣體感互動裝置,促進其健康,如遠東科技大學VR電競館正朝向長者與身障者皆可上機操作,感受電競遊戲樂趣的方向規劃。另外,有些場域具有其他創新的附加服務也是很值得長者常去的其他場域參考,如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可訓練長者五感能力(課程參考: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慢飛兒庇護工場有療癒植物牆、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有聊天機器人可協助訪客或患者查詢醫院服務等等。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讓長者可以減緩五感退化。如使用到觸覺與視覺的觸摸板與牆面設計。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觸摸板與牆面的設計可讓長者減緩觸覺與視覺的退化。
慢飛兒庇護工場設置大面積的植物牆,對長者具有療癒作用,且可減緩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退化。
慢飛兒庇護工場設置大面積的植物牆,對長者具有療癒作用,且可減緩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退化。

 

相關閱讀:〈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高齡化社會的需要

視覺以外的感官洞察力

戴著眼罩的學員正在用非視覺的方式觀察另一位學員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和全盲的視障朋友走在路上。經過巷口時,朋友問:「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轉彎了?」

我看了一下巷口,問朋友她怎麼知道我們正經過巷口?她反問我:「你沒有感覺到有一陣微風吹過來嗎?」

當下,我認真感受了一下,還是不覺得有微風。這個瞬間,我意識到了自己視覺以外的感官,似乎不夠敏銳。

一段時間以來,我練習在生活中多做「五感減一」的洞察,也就是透過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強化「不視而見」、「無視感知」的能力。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跳脫多數人所感知到的事物,也有利於我所作的創新設計或服務。

五感減一訓練
透過五感減一的訓練,能夠讓其他感官洞察能力變強。

多感官的設計和服務,能幫助更多人

生活中有很多訊息,可透過視覺以外的感官獲知。有些時候,眼睛還沒看到的事物,也能透過其他感官先發現。

例如,聽到「叭噗」的喇叭聲,便知道賣冰淇淋的小販來了;聞到麵包出爐的香味,便知道附近有麵包店;搭公車和捷運時聽到站名播報,便知道自己是否要準備下車了。在家中煮開水,會發出聲音的水壺讓人在陽台或房間都能得知水滾了,能夠及時去關火,避免意外的發生。

賣冰淇淋小販「叭噗」的喇叭聲
我們聽到「叭噗」的喇叭聲,就知道賣冰淇淋的小販來了

而多感官的設計或服務,不只是能讓使用者感到更方便,得到訊息更快速,對於失去某一種感官的人來說,也更能自行理解狀況、更能自主使用。

例如,車庫出入口的警示裝置除了燈號、也有響鈴,視障者和低頭族都能注意並止步。塗有感溫油墨的馬克杯,讓小朋友用看的就能得知現在杯中液體很燙,可避免觸摸或燙到嘴巴。如果有更多人在進行設計或服務時,能考量到多感官的需求,就能讓我們生活中的設計和服務符合更多使用族群的需要,亦即我們所推廣的「通用設計」(考量到特殊使用族群,同時一般人也能接受與使用的設計)。

車庫入口燈號、響鈴聲提醒
車庫出入口的警示裝置除了燈號、也有響鈴聲來提醒人

五感洞察力應該從小培養

帶國中生與小學生進行「五感減一」的體驗和訓練之後,許多學生的心得都讓我感到:他們之中,肯定會有很多人成為具有同理心、願意考量到更多使用族群的通用設計種子。像是以下這些:

『上這堂課,讓我發現那些障礙人士比我們還厲害,他們看不見或聽不見,但其他感覺卻比我們還要強。』

『提升了五感的感官,發現視、聽障需要的是什麼。』

『用輕鬆的方式學習,知道應用不同感官可以改變目前東西的設計,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它的好處。』

『我覺得很開心,要尊重身障者,也要好好利用我們的感官。』

讓小朋友或青少年跳脫固有的思考及觀察方式,激發其洞察力與創造力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希望讓他們在做任何事情時,可以多想想不同感官能力的人。在設計或服務上思考多感官訊息接收的可能性,盡可能顧及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創造更多通用設計與服務。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閉上眼睛,能感受到什麼?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課程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

共融公園的好處

維也納熊布朗宮裡公園的巨鳥造形遊具

台北、舊金山、溫哥華、維也納公園怎麼做出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玩的公園,甚至一座公園滿足視、聽、嗅、觸覺的感官刺激訓練?通用設計的公園對親子有什麼好處?

不論是大的都會公園,或是小的鄰里公園,經常會看到三種景象:外籍照顧者群聚聊天,被照顧的對象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或發呆放空;小朋友在遊具間追趕跑跳碰,父母或祖父母在旁邊滑手機或無聊等候;有人沿著公園外圍慢跑,或在公園內自己做運動。

每次看到上述畫面,都會覺得公園沒有照顧到兒童以外的使用者需求。而近年來,台灣遍布單一化的塑膠組合遊戲設施,也就是俗稱的「罐頭遊具」,相同的造型和色彩,單調乏味,也沒有滿足兒童的玩樂需求。然而,國外有許多公園,除了有身障兒童可以玩的遊具,也有大人和長者可以參與或使用的設施,一次滿足所有民眾休閒玩樂的需求。如此的設計較罐頭遊具更能激發兒童創造力,也能讓兒童有更多的感官體驗及家人互動機會。

為什麼要打造老中青都能玩的公園?

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是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之一。若能讓祖父母在公園和孫子同樂,或與年齡相近的左鄰右舍一起活動筋骨,不僅可以促進社交活動,降低失智風險,還能藉此機會增進祖孫情。

另外,公園的設計也應考量成人的需求,如健身、社交和親子互動等。公園若有成人可以運動的設施,或是親子可以一起玩的遊具,忙碌的現代父母帶小孩去公園一趟,可促進身體健康或親子感情,也能避免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

而小朋友對公園的期待,不外乎是尋求同伴共樂,遊具的新鮮與刺激。若公園遊具能考量不同感官、身高及行為能力的兒童,不僅身障兒童可以使用,也可促進一般兒童的感官發展。

強調五感體驗,促進孩子感官平衡

幼童學習相關非營利組織Goodstart曾提出,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會逐漸形成觸覺、味覺和嗅覺等,但新生兒對這些新的感官體驗還無法理解,因為這些感官受體向大腦傳遞的訊息,神經組織尚未建立。因此,幼兒需要很多的感官體驗,以建立這些聯繫。此外,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日漸普及,許多小孩逐漸拋棄傳統玩具,沉浸在電子產品的遊戲之中,減少很多視、聽覺以外的感官體驗。因次,公園設計具有五感體驗,對孩童的感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玩沙區有多種玩沙裝置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的玩沙區和多種玩沙裝能提升孩子的觸覺體驗。

 

汲水區有水車等裝置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的汲水裝置,提升孩子的觸覺體驗。

 

在舊金山的Helen Diller遊樂場,玩沙區有高有低,輪椅使用者和一般人可以一起玩沙,且溜滑梯的寬度可以讓多位小朋友或親子同時使用。而在溫哥華的Whistler Olympic公園,乘坐輪椅的兒童可透過斜坡,和其他兒童一起待在樹屋裡。而Whistler Olympic公園在聲光效果和觸摸方式上加入巧思,讓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們透過不同方式共遊、同樂。例如,可敲打出聲響的遊具,視障兒童與其他兒童可以一起玩,一般兒童的感官也能在遊戲中獲得刺激與提升。

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熊布朗宮,有一個大人和小孩都玩得很開心的公園。在觸覺體驗上,公園設有的玩沙設施,包括挖沙的機械把手、裝沙的容器和搬沙的滑軌等,小朋友不用自帶玩沙工具就能同樂;另外,公園設有汲水區,透過大力往下壓橫桿可汲水的裝置,汲水到一定的量,水流的重量就會擊中類似水車的裝置,讓其轉動。

不同視覺效果的變形鏡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不同視覺效果的變形鏡。

除此之外,這個公園還有聽覺和視覺體驗的遊具。包括旋轉後可發出聲響的轉盤、用手壓可發出不同音階的琴鍵,以及具有不同視覺效果的變形鏡,人站在不同的鏡子前面,可以呈現高瘦、矮胖、扭曲和兩個自己的影像。

動態的座椅旋轉盤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旋轉後可發出聲響的轉盤,可刺激使用者的觸覺和聽覺體驗。

 

用手壓可發出不同音階的琴鍵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用手壓可發出不同音階的琴鍵,可刺激使用者的觸覺和聽覺體驗。

不論是靜態的木馬和馬車、動態的座椅旋轉盤,或是爬起來很刺激的巨鳥造形遊具皆有,各個年齡的使用者都玩得不亦樂乎!

爬起來很刺激的巨鳥造形遊具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爬起來很刺激的巨鳥造形遊具。

台北也有共融公園

近年來,台北市與新北市都在推動「共融公園」和「共融式遊樂設施」,如台北市朝陽公園、景化公園、中安公園等。透過工作坊匯集在地居民與兒童需求,經由不同的設計團隊,打造不同造形與感官體驗的遊具和遊戲空間。不論是一般兒童,或是身障兒童,甚至是童心未泯的大人都能在這些共融公園使用這些更具創意的遊具,感受到共遊、同樂的趣味,並提升使用公園的意願。

 

原始來源:天下未來城市 余虹儀專欄 「從台北到維也納,這四個城市用通用設計公園滿足每個大人和小孩」

此文正式取得《未來城市@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

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

奧森兒童博物館的遊樂設施

何謂共融公園?

根據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提及的「共融式遊樂設施」(亦可稱「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共融公園」等),其目的是提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設施。讓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皆能使用,具有多元刺激、寬敞、安全、具互動性、有趣及舒適等特色的遊戲環境。其本質也就是考量通用設計的遊樂設施或公園。

台北市立新兒童樂園的遊具:旋轉盤
台北市立新兒童樂園的旋轉盤是一般兒童和乘坐輪椅的兒童都可一同使用的遊具。

共融公園第一個設計重點:可及性

共融公園設計的第一步便是要讓人人都方便進出公園,也就是得提升公園的可及性。公園的出入口和路徑都應該考量不同使用族群的移動需求,包括避免產生地面的高低差,便於輪椅及娃娃車推行。即使一定要設置防止汽機車進入的車阻,也需採用輪椅可通行的設計。

台東成功海濱公園的車阻設計
輪椅使用者可通行的車阻設計。(註:地上的導盲磚應設在其他出入口,避免輪椅使用者移動時感到顛簸)

共融公園第二個設計重點:共遊性

〈高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趨勢〉一文中提過,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身障者與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因此,共融公園應有讓更多使用族群可以共遊的設施,增加彼此的互動,提升所有民眾前往使用的吸引力。除了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皆可使用,若能同時考量親子及老幼同樂、共遊或互動的需求則更好。一來可避免帶孩童前往公園的家長或長者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二來可趁此機會增進跨世代的情感。

奧森兒童博物館的遊樂設施
大人和小朋友可以一起玩的遊樂設施可以促進互動

設施若能不突顯病徵更好

國內外的無障礙公園或共融公園,有些盪鞦韆是讓輪椅使用者連同輪椅一起坐上去,有些則是透過比較安全的座椅及安全帶等設計,讓身障兒童坐上去就跟一般兒童一樣的玩法,並不會看出其病徵或障礙。對於一些幼兒,這樣的設計也更為安全。另外,遊樂設施的設計可以盡量運用聲光效果和觸摸材質等,給予使用者較多元的刺激,讓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們透過不同方式同樂、共遊,在公園內可以更自在地玩。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好處〉、〈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

通用設計參考書單

五本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

在設計領域,以通用設計為主題的書籍很少。因此,在推薦通用設計參考書單時,通常不會只有推薦通用設計觀念介紹,或是通用設計教科書,也會提及相關的書籍,包括認識不同使用族群和五感設計等多方面。另外,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通用設計觀念可以運用在各個領域,也會分享不同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實例書籍。

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

對通用設計觀念還不甚了解的人,建議可以先從介紹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著手。如下:

  1. 《愛˙通用設計-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觀念》
  2. 《通用設計教科書》
  3. 《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的法則-從人性出發的設計學》
  4.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5. 《Universal Design: Creating Inclusive Environments》

五本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

不同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書籍

在任何領域都可以應用通用設計觀念,例如以下的三本書分別是介紹公園、時尚和色彩的通用設計應用。

  1. 《公園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マニュアル―人と自然にやさしい公園をめざして》
  2. 《ユニバーサルファッション宣言》
  3. 《Color Universal Design カラー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

三本通用設計應用的書籍,包括色彩、公園和時尚通用設計

除此之外,高齡化社會,公共建設與居家環境都很需要導入通用設計。公共設計要考量全體民眾,可多看看探討此範疇的設計書籍。

  1. 《指示標誌系統設計法則規劃方針》
  2. 《道路の移動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
  3. 《Circle》第5期:到處都是指標,為什麼我還是會迷路?
  4.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介紹標誌設計和道路規劃的三本書

建築或室內設計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則可參考以下書籍:

  1. 《Universal Design for the Home: Great Looking, Great Living Design for All Ages, Abilities, And Circumstances》
  2. 《High-Access Home: Design and Decoration for Barrier-Free Living》
  3. 《台灣室內設計》第17期:室內空間的通用設計
  4. 《臺北市居住空間通用設計指南》

四本室內設計通用設計應用的書籍

通用使用性的書籍

產品介面越來越複雜,如何讓不同年齡、知識能力與經驗的使用者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自行操作,並有良好的使用性,即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強調的方向之一。特別是現在有很多自助操作系統(Kiosk),非常需要符合通用使用性,才能讓初次使用者能順利操作、完成任務,同時不會讓熟手感到繁瑣而不願使用。

  1. 《Universal Usability》
  2. 《Universal Usabilit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3. 《使用者介面之通用使用性與介面模式》
  4.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6th Edition)》
  5. 《 Universal Interface Inspection Methods》
  6. 《 Designing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7. 《Designing Effective Wiz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8. 《Webビジネスのため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成功の法則65》

四本通用使用性相關的書籍

探討五感的書籍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之一的易感性原則在強調設計應考量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也就是讓失去某一感官,或是某些感官能力較差的人也能接收到重要資訊。由此可知,多了解人類的五感能力,閱讀探討五感設計的書籍,對通用設計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幫助的。

  1. 《Age Of Super Sensing センシングデザインの未来》
  2. 《Haptic五感の覚醒》
  3. 《氣味之謎:主宰人類現在與未來生存的神祕感官》
  4. 《觸覺不思議》
  5. 《感官之旅–感知的詩學》
  6. 《換一雙眼睛散步去:跟11位專家在日常風景中找到驚奇》

四本與五感主題相關的書籍

介紹特殊使用族群的書籍

多了解不同使用族群的能力與需要是從事通用設計很重要的基礎,可以多看看探討熟齡族和老年人的相關書籍。而心理學或認知主題相關的書籍有助了解使用者的行為能力和需求,也可廣泛學習。

  1. 《搶占熟齡市場:最有購買力的新興族群引爆10大商機》
  2. 《Designing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3.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掌握中高齡族群心理,洞察銀髮市場新趨勢》

探討為熟齡族或老年人設計的書籍

另外,多了解視障者、聽障者和輪椅使用者等不同身障者的相關書籍與研究也很重要。如果覺得有些書籍的內容略為艱深,也可觀看以特殊使用族群為角色的電影作為入門。想讓小朋友培養通用設計觀念,則可透過具通用設計觀念的繪本,從故事中自然感受到族群融合,了解到世界上有著各式各樣的人。

書籍:

  1. 《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脊髓小腦萎縮症)
  2. 《150cm Life》(矮個子)
  3. 《衰神左撇子》(左手慣用者)

電影:

  1. 《小星星。眨眼睛》(視障者)
  2. 《聽見天堂》(視障者)
  3. 《聽說》(聽障者)
  4. 《寶米恰恰》(雙胞胎)
  5. 《搖滾上月球》 (罕見疾病)
  6. 《霍金:愛的方程式》(漸凍人)
  7. 《我想念我自己》(阿茲海默症)

繪本:

  1. 《阿迪和朱莉》
  2. 《Guji-Guji》

兩本具通用設計觀念的繪本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

戴著眼罩的學員正在用非視覺的方式觀察另一位學員

何謂「五感減一洞察訓練」?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是希望人們多利用視覺之外的四種感官,即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進行觀察,強化「不視而見」、「無視感知」的能力,以便跳脫多數人皆能洞察到的事物,利於創新設計或服務

戴著眼罩的學員正在用非視覺的方式觀察另一位學員
透過非視覺的體驗,帶領學員進行非視覺的洞察訓練。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目的

1. 以快速且系統化的操作方式帶領學員進行創新設計,讓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都能以極小成本達到極大效果。不論有無經驗,也不限任何產業的學員皆能輕易進行產品或服務的創新與突破。

2. 引導學員運用且激發視覺以外的感官能力,顧及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創造更多通用設計與服務。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重點

1. 知識系統化的設計,讓學員以很簡易的模式和可操作的工具,後續能自我演練,並立即應用於工作上

2. 讓學員從五感相關知識的了解、五感減一的接觸體驗、現有相關應用的分享與討論,到創新設計的討論和發想,以及前後階段有所串聯或呼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內容設計,以輕鬆的方式習得精實的內容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對象

1. 凡是希望進行產品或服務創新的單位。例如,新創團隊或企業員工內訓、設計師或開發人員培訓、設計思考研習和創意開發課程等。

2. 想帶給消費者深刻印象的品牌經營,或是想創造出差異化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企業,很適合透過此工作坊的訓練,讓人耳目一新。

3. 希望讓小朋友或青少年跳脫固有的思考及觀察方式,激發其洞察力與創造力的教育相關單位。

開課參考

2017.06.11 五感減一工作坊 學員心得

2017.11.24 五感減一設計思考,打造幸福友善職場

2018.09.08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 學員心得

2019.09.21 培養設計洞察力,發掘消費新商機!

2019.10.05 感官體驗工作坊@2019台灣設計展_屏安村

2022.03.23 通用設計與多感官設計於銀髮食品之應用工作坊

2022.12.10 洞察世代多元需求-通用生活創意巧思

相關閱讀:〈考量視障者行走的安全〉、〈視覺以外的感官洞察力〉、〈嫌自己「太鈍感」?閉上眼睛,讓生活經驗幫助你磨練感官〉、〈聞不到瓦斯外洩的人:為什麼「多感官設計」很重要?〉、〈閉上眼睛,你還會不會用遙控器?歡迎來到多感官體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