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的服務與未來

長照2.0社區巡迴車

很多民眾可能都聽過長照,甚至有聽過「長照1.0」、「長照2.0」,但多數人對於長照的服務對象、內容和限制,甚至要不要付費,要付多少錢都一無所知。日前透過舉辦「居家照顧服務與環境改造分享會」活動,一位居家服務督導員的分享,以及聽眾們頻頻提問,才有概略了解。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是我國政府為了推動在地照顧服務,發展社區照顧資源,成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十年計畫。而「長照2.0」和「長照1.0」的差別主要在於服務對象的擴大,並增加服務項目與改善核銷方式等等。

Who:誰可以使用長照服務?

提到長照,多數人都會先想到老年人,但長照服務的使用對象不只有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失能者、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的獨居或衰弱老人都是服務對象之一。另外,服務對象的年齡並非以65歲為界,除了65歲以上失能的長者,50歲以上的失智患者和55歲以上的失能原住民也可申請長照服務。上述對象即使聘有外籍看護照顧,仍可使用長照服務的部分項目,但居住在長照住宿式機構的使用對象則不能申請長照服務,以避免資源重複或浪費。

長照服務的使用對象不只有65歲以上失能的老年人。

What:長照服務的內容有什麼?

「在地老化」能延緩失能,很多長者也希望晚年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之中。長照服務希望落實「在地老化」,其內容便是以成為「居家照顧」支持系統為目標去建置,共有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四大類服務,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專業服務,讓家庭照顧者獲得休息時間,以及協助居家生活用輔具購置或租借、居家無障礙設施改善、往返醫療院所就醫或復健。

協助使用對象居家無障礙設施改善是長照服務的內容之一。
長照服務內容也包括協助使用對象往返醫療院所就醫或復健。

How:怎麼申請和使用長照服務?

長照服務是依照服務對象的失能等級給予補助額度,因此,要使用長照服務之前,必須先讓照管專員到府評估服務對象的長照需要,確認其失能等級與照顧問題清單,在與當事人及家屬討論後擬定專屬照顧計畫,再開始取得所需的長照服務。有需求的民眾或家屬可以透過各地的照管中心、醫院出院準備服務,或是長照服務專線1966進行申請。在照管專員評估、通過申請後,不論是長照服務的項目選擇、內容調整和費用計算等,都能與個案管理師討論。

How much:使用長照服務要付費嗎?付多少?

照顧及專業服務、喘息服務這兩大類服務是依照失能等級,每月給付不同的補助額度。其中,一般戶自付額的比率是16%,中低收入戶的比率是5%。交通接送服務則規定失能第4級以上的服務對象才能使用,是依照城鄉距離給予不同的給付額度,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則是每3年給付40,000元,一般戶與中低收入戶的自付額比率也有所不同。低收入戶使用上述4類服務皆由政府全額補助,免部分負擔。

長照2.0為了回應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並讓長照服務更專業多元、更有效率,將服務項目從過去依時計價、不同工同酬的情況改為依項目計價,不同項目有不同的價格,甚至偏鄉還有偏鄉的價格。除了讓居家照顧服務員的每項服務都能獲得較合理的報酬,也能降低居服員不願前往偏鄉地區服務,或是不想承接較勞動或辛苦項目的狀況。

長照2.0的現在與未來

長照2.0為呈現居服員的專業與服務價值,確實做了許多努力,但執行上仍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服務對象及其家屬可能會因為價格而減少或取消所需的服務項目;居服員服務的對象、工作的項目可能會經常變動,而個案管理師也會因為這些變動,必須重新安排照顧計畫等等。此外,長照2.0的服務對象目前僅需自付16%的額度,未來政府財務如果無法補助如此多,大家是否能接受,都是長照2.0亟需思考與解決的課題。

其他更多資訊,可以參考長照2.0懶人包下載專區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長照2.0知多少?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校園導入通用設計的重點

圖書館服務櫃檯有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

面對高齡少子化社會來臨,學生人數銳減,校園空下來的教室和空間變多,甚至有些學校就此廢校或併校,校園建物因而閒置,或等待規劃成其他用途。

例如新北市的三重國小、光榮國中、光榮國小三校整併為兩校,原先的校地閒置,可重新進行有效的分配規劃;又如高雄市的「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其實是運用大同國民小學部分空餘教室修繕而成的長照服務設施。

如今,校園將不再只是孩童學習的環境,樂齡學習、長者運動、老幼共用或社區照護,都可能會是將來的應用方向。因此,校園無障礙環境應導入通用設計,考量到更多的使用族群,以增加空間的利用效能與轉型可能。

校園無障礙環境導入通用設計的重點

校園無障礙環境的設計與服務必須從校內師生、人員與所有訪客的需求出發,包括讓不同族群都可接收的指標設計、給行動不便者的無障礙空間與設備、讓初來乍到或不同知識背景的人皆可理解使用的設備等等。以下就從設施、資訊和服務三方面,看看校園導入通用設計需考量的重點:

設施方面:

1.校園的地理位置、易視性與可及性:校園外觀應有明確且醒目的字樣,讓使用者容易發現,其地理位置也需考量便利性,讓所有使用者皆可抵達並使用。所有標示應清楚可見,讓不同的使用者皆容易理解。設施或設備的大小或擺放位置等,也要考量所有使用者所需要的進出或操作空間,包括寬度、高度與輪椅使用者需要的置腳空間等。

服務櫃檯有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
服務櫃檯是否容易靠近,且有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對行動不便者很重要。

2.各出入口及路徑無障礙,所有使用者皆方便進出:校園門口及館內出入口應平坦無落差,校園內建築物若為二樓以上,需設置無障礙電梯或樓梯升降機。走道應考量輪椅使用者所需寬度,並在轉彎處預留輪椅所需的迴轉空間。

建築物的無障礙電梯
建築物為兩層樓以上,皆需設無障礙電梯。

資訊方面:

1.校園的標示及資訊應考量易讀性:所有標示及資訊要考量到不同語言和視力的使用者,讓其可讀性最大化,並考量到不同觀看情境。例如在太陽照射和夜間照明等情況下,是否仍能看得清楚?

廁所標示應清楚,讓人容易發現
電梯、廁所等標示應清楚,讓人容易發現。

2.出版品應有多種格式,讓不同感官能力使用者皆可閱讀:多種格式的出版品讓使用者可透過電子書、大字本和有聲讀物等方式接收,校園網站和電子資訊等也應考量到視障者、聽障者等不同使用族群的操作需求。

服務方面:

1.警衛或接待人員都要讓使用者容易發現,以便取得服務:可以透過名牌或制服等,讓使用者容易辨識出警衛或接待人員。所有接待人員也應熟知校園環境、設備操作與重要資訊。

2.校內人員應有面對不同使用者的溝通能力:不論是校務人員、老師或警衛等,面對不同年齡的訪客或家長,以及不同能力的學生,應具備基本的了解與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相關的輔助工具,以提供適切的協助。例如面對輪椅使用者,對話時應考量其視線高度;面對聽障者可能需要筆談工具,以了解其需求;與視障者說明物品或建築物所在位置時,也須明確指出方向與距離,讓其確實掌握。

老幼共學需要友善校園環境

「人生七十才開始」、「活到老,學到老」都是樂齡學習的態度。為了讓長者更有活力,產生學習動力,「老幼共學」或「代間學習」都是不錯的作法。不僅可強化在地老化,減少照顧人力,混齡照顧也能讓下一代學習關懷長者。而友善校園環境不僅可提供身障學生便利的就學環境,也能成為老幼共學、代間學習的場域,作為支撐高齡化社會與提升長者自主能力的基礎之一。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打造一個人人都可使用的校園!少子高齡化下的通用設計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