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設計應如何設定目標族群?

雅典地鐵自助購票系統結帳頁面會有歐元幣值與實際鈔票、硬幣的影像,讓外國人方便對照與理解

不久之前,我帶了一場「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讓學員練習簡化便利商店自助系統的「買火車票」流程,看是要刪減,或將兩個以上的步驟整併都可以。

成果報告時,有一組學員說要把「車次購票」的步驟刪掉,保留時段購票就好了,他認為根本沒有什麼人記得車次號碼,保留這個選項等於多此一舉。然而,另一位學員卻舉起手說,他都是記車次號碼而購票的!

又有一組學員,說要把本國人和外國人的選擇頁面刪掉,反正本國人就是輸入身分證字號、外國人就是輸入護照號碼,直接用輸入的號碼判斷就好了不是嗎?但另一組學員中剛好有位外籍人士,他提出除了護照號碼,也可以輸入居留證號碼喔!大家瞬間覺得使用者種類真的很多,需求差異也很大。

以使用需求進行使用族群的分類

很多時候,設計師或開發人員設定的「目標使用族群」可能不夠廣泛,也造成在設計系統的時候,忽略了少數人的需求。舉個例,如果請你想像「學校網站」的目標使用族群,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教職員」、「在校學生」、「校友」和「訪客」,但如果是電商網站、交通購票系統、醫院自助掛號批價繳費呢?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使用者?

類似這種可能有五花八門不同身分使用者的介面,可能很難用同一標準區分使用族群。這時,改由使用需求或使用者經驗進行分類,就比較容易切入了。

回到前面的例子,以「車次」購票或「時段」購票的兩種人,前者可謂「熟練使用者」或「專家」,後者比較是「偶爾使用者」或「新手」。這兩種使用者,就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所提到的,要顧及不同的「使用者知識差距」。因此,我們可以設計捷徑給熟練使用者或專家,讓他們能更快完成手續、不須過多引導。有些購票系統設有「快速購票」選項,就是一種捷徑。

而「本國人」與「外國人」有不同的身份識別資料要輸入,這兩種人則是通用使用性中提到的「使用者多樣性」。不同年齡、不同行為能力、不同國家和不同使用情境等等,都在這個範疇內。因此,公共操作系統最好可以提供多語言的操作介面,甚至透過國旗、紙鈔和硬幣等具體圖像搭配,讓外國人更容易理解。

任何介面的設計師或開發人員在設定目標族群時,不能只用年齡去評估,更不能只考量初次使用者,也要為熟練使用者提供更進階、有效率的服務,才有機會加強客戶黏著度。另外,使用者習慣或仰賴的操作需求不能隨意刪除,甚至要意識到使用者需求有可能會改變,例如因為操作類似介面的經驗增加,而變成專家使用者,或是因疫情關係,一些習慣實體店面購物的人也開始嘗試線上購物,他們就不再是毫無網購經驗的人了。這些都是在設計操作介面時可以考慮進去的。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簡化流程」不簡單!自動操作系統背後的人性需求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

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

講師小魚針對學員們發表的介面設計做法提出看法

何謂「通用使用性」?

通用使用性(UU, Universal Usability)主要是強調同一使用者介面必須同時滿足新手和專家的需求,也就是讓不同知識和經驗的使用者都能有良好的使用性(usability)。此概念需考量使用者介面是否能支持大範圍的硬體、軟體和網路通路,也要適應不同技能、年齡、身障與文化等使用者,在不同的環境因素與情境也能理解與操作,且無論使用者的知識和經驗差距有多大,都要能讓他們能順利完成操作。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自助操作系統(Kiosk),如停車場的自助繳費系統、醫院的自助掛號機、賣場與超市的自動結帳機、各家便利商店的便利生活自助操作機台,以及高鐵、台鐵、捷運等車站的自動購票機。甚至因為疫情關係,本來都在實體店家消費的民眾,可能開始嘗試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點餐、在網站上買生活用品、學習遠距會議的軟體等等。面對各式各樣的介面,在沒有專人指導與協助下,初次使用者是否都能理解操作、容易上手呢?

不同世代的操作習慣不同,產品或環境中的介面設計都應考量不同知識、經驗的使用者需求。

「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目的

在資訊時代、智慧城市,隨處可見使用者介面。不論是硬體或軟體,介面設計發展已久,很多技術都很成熟,加上載具越來越多元,挑戰自然也多,但唯一不會改變的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向,如何讓不同知識、經驗的使用者都有良好體驗,介面設計必須考量通用使用性。特別是許多先進國家都進入高齡化社會,上了年紀的使用者越來越多,在介面設計上也應考量其經驗與需求。

然而,在同一介面,要考量不同使用族群的需求、不同載具與使用情境的操作,讓初次使用者可以直覺操作、順利完成任務,熟練使用者操作時不感到繁瑣都非易事。講師鑽研通用使用性多年,並以此研究主題取得博士學位,希望引導更多介面設計相關人員認識通用使用性介面的設計重點,讓生活周遭的介面能更符合不同年齡、身體與認知能力、知識與經驗的使用者的需求,讓較無資訊科技使用能力的人也容易理解與操作。

「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重點

透過幾個常見的介面設計問題,從案例解析實作練習,讓參加的人員可以快速掌握通用使用性的設計重點,實際應用在設計介面,以優化使用者經驗。

  1. 如何讓使用者正確理解資訊?
  2. 如何減少使用者視覺負擔
  3. 如何簡化與安排介面眾多選項?
  4. 如何加速使用者操作效率
  5. 如何善用使用者經驗於介面設計之中?
善用使用者經驗可提升操作效率與優化服務。例如,要拿收據的少數使用者才需要按下「列印收據」這個步驟。

「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工作坊對象

  1. 自助操作系統(Kiosk)為主要產品的公司與研發人員。
  2. 從事網站、電腦軟體、手機應用程式(App)或系統介面的開發、設計與優化使用者經驗等人員。
  3. 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 design)使用者經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有興趣的人。

「通用使用性介面設計」課程分享

各組學員針對現有介面的設計問題進行探討,將所學的通用使用性觀念導入。(照片提供:臺灣互動設計協會 IxDA Taiwan
透過實作練習與各組發表,學員們可以更了解通用使用性的理論與可能做法。(照片提供:臺灣互動設計協會 IxDA Taiwan

通用使用性是一個很新的理論,絕大多數的學員都是初次接觸,但對於生活中使用某些自助繳費機或網站購物介面的糟糕經驗,大家都不陌生,而這些常見的介面設計問題,都是可以透過提升通用使用性來改善的。除了以生活常見案例讓學員們快速理解,工作坊的實作練習與解析也能幫助學員更加熟悉,並且聽到其他組別分享的可能做法。很開心能看到學員分享心得與收穫,更期待每一位介面設計相關從業人員都能考量到不同能力與經驗的使用者需求,讓我們生活中出現更多很棒的介面設計。

相關閱讀:〈介面設計應如何設定目標族群?〉、〈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

#universal usability 

#ユニバーサルな使いやすさ 

#보편적 사용성

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

KTV點歌介面非常複雜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去KTV唱歌的時候,看著複雜的點歌機介面,花了多久的時間才學會怎麼操作?學會之後,最常使用的功能是什麼?有沒有哪個功能,到現在都還沒用過?如果去到別家KTV,是覺得系統類似駕輕就熟,還是又要再學一次哪個功能該從哪裡進去、按哪個按鈕?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類型相似的產品,卻使用差異很大的操作介面,如果都夠直覺、容易上手倒也無妨,但我們卻常發現產品強調「多功能」,眼花撩亂的選項和資訊,讓沒那麼常使用科技產品的長者,或對科技產品缺乏信心的使用者望之卻步,甚至不知該從何展開操作。

很多人在KTV最常使用的功能是「切歌」鍵,但在介面上並不醒目。

複雜的介面,需要好好分類

越複雜的介面,越需要好好分類,以減少使用者視覺搜尋與心智負荷的程度。所謂的「複雜」,不只是操作步驟或功能按鍵多,資訊量也會提高介面設計的複雜度。而分類的方式很多種,包括選項的位置、形狀、顏色和大小等,都能作為分類的元素。

位置:如果是大家習以為常,甚至使用者經驗已根深蒂固的選項位置,通常不能隨意改動。例如,通常網頁會把返回首頁或上一頁的選項放在左上角。許多重要資訊也常會放在左上角的區域,讓使用者較容易發現。

手機操作介面通常將返回上一層的按鍵放在左上角。

形狀:選項的形狀能作為不同功能或類型的區別,甚至對於比較特殊的功能,會用更特殊的形狀去表示,例如星星形狀常用來當作「我的最愛」,設為常用項目或捷徑功能。若是觸碰式的介面,為避免誤觸隔壁選項,盡可能會採用方形或長方形,將空間有效使用。

書籤功能通常做成星星的形狀,方便使用者辨認。

大小:選項的大小也能作為分類,但更適合被用來呈現該選項的重要性或使用頻率。例如拍照APP的快門鍵常較其他功能來得大,購物網頁的「放入購物車」、「結帳」等功能也常比其他選項大,看起來更明顯。

從新手和專家視角解析介面設計問題

同一個介面的設計,不僅要讓新手可以自行理解、正確操作,或者方便找到解惑提示,在過程中不會產生挫敗感,也要能讓熟練使用者和專家可以跳過冗長重複的步驟,在過程中不會感到不耐,甚至提供捷徑以提升操作效率或使用者經驗。

然而,新手和專家的需求可能截然不同,甚至往往是天秤的兩端,如何整合、讓兩者都能順利操作完成,是介面設計很重要的課題。善用分類簡化資訊、凸顯重點,對初次或熟練使用者皆有幫助。在追求無人商店、廣設自助操作系統的科技時代,必須從新手和專家的視角及需求同時考量,才可能成為較通用的介面設計。

捷克超市有自助結帳機器,以減少人力負擔。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自助機器好難用?這時候,你就了解「使用者介面」設計的重要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

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

匈牙利火車自助購票機的操作畫面

看看提款機或售票機的自助操作介面,大多還停留在一個頁面只呈現一個問題,要求使用者按部就班,一步步完成操作。將所有使用者都當作新手來看待,熟練或專家使用者老是在重複操作,花費過多時間是否恰當?身處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普及的資訊時代,充滿智慧系統和產品的城市,難道沒有更快速、更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的介面設計形式嗎?

早在2000年「第一屆通用使用性研討會(The 1st Conference on Universal Usability)」就已提出,介面設計應同時滿足新手與專家使用者操作需求,也就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的概念。然而,新手與專家使用者的操作需求往往相反,如何同時滿足兩者,確實有其難度。這也是通用使用性的挑戰之一,但並非做不到。

試著提供使用者快捷和常用選項吧!

若能在介面設計上,提供熟練或專家使用者一個快捷操作的途徑或選項,就能讓他們避開為新手設計的繁瑣操作步驟。例如,匈牙利火車自助購票機就提供「快速購票(quick purchase)」選項,點開後即可在一頁內,將所有購票要選擇的項目,一次操作完成。反觀台灣高鐵的自助購票機,從進入頁面,到最後購票完成,至少需要進行十次的點選。

另外,提供常用服務或選項也是一種方法。特別是選項過多的時候,介面設計應該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發現自己要的選項,而非一次全部呈現。例如,匈牙利地鐵自助購票機將常用的三個語言選項直接列出,方便使用者快速選擇,較少用到的語言則放在其他語言選項之中。

匈牙利火車自助購票機
匈牙利火車自助購票機有提供「快速購票(quick purchase)」選項。

匈牙利地鐵自助購票機直接列出常用語言選項。
匈牙利地鐵自助購票機直接列出常用語言選項,方便使用者快速選擇。

無障礙咖啡選單

通用使用性除了需考量不同知識經驗的使用者,也要顧及不同年齡、身體狀況和行為能力的使用者需求。在德國慕尼黑中央火車站的休息區,有一台透過觸控螢幕操作可選購不同風味咖啡的販賣機。

看似平常的操作畫面,除了飲料種類的選項外,出現一個很突兀的「無障礙圖示」選項。按一下該選項,菜單竟然移到下方。原來是為了方便輪椅使用者操作而改變高度位置。

德國慕尼黑火車站休息區的販賣機操作畫面。
德國慕尼黑火車站休息區的販賣機操作選項及菜單畫面。

按無障礙圖示菜單會下移,方便輪椅使用者方便操作。
按下無障礙圖示的選項後,菜單會下移,方便輪椅使用者方便操作。

搭火車最怕遇到火車誤點。在車站候車時,多半有資訊看板可以得知火車誤點多久,但搭上火車後,旅客要如何得知火車是否會誤點,以及會誤點多久,是否來得及銜接下一班列車呢?

德國鐵路公司的APP完全了解旅客需要,不僅可以呈現即時的到站時間,還做成動態感,讓旅客可以直覺掌握還有多久會到站。會誤點多久也有顯示,甚至會通知提醒,如果搭不上原定轉車的車班,會告知旅客可以改搭哪班列車。

在資訊時代、智慧城市,隨處可見使用者介面,生活中會遇到的自助操作系統有增無減,如何讓初次使用者可以直覺操作、熟練使用者操作時不感到繁瑣,都是介面設計需要努力的目標。介面設計發展已久,很多技術都很成熟,形式也五花八門。加上載具越來越多元,挑戰自然也多。但唯一不會改變的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向。

原始來源:天下未來城市 余虹儀專欄「售票機按到抓狂?通用介面讓你輕鬆買票

此文正式取得《未來城市@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

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

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

通用使用性的三個設計層面

現今產品的功能日益複雜,且科技發展快速,使用者介面很需要導入通用設計,以適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通用使用性(UU, Universal Usability)是使用者介面發展的新觀念,大概只有十幾年的發展,主要是如何在同一個使用者介面上滿足新手和專家的需求,也就是讓不同知識和經驗的使用者都能有良好的使用性。此概念需考量以下三個層面:

1. 技術變化性:

使用者介面應可支持大範圍的硬體、軟體和網路通路。例如,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等不同硬體設備皆能產生很好的使用體驗,透過不同的瀏覽器是否皆可觀看與操作等等。

小魚在網路購買客運車票音系統設計的限制而產生不好的操作體驗
特定瀏覽器才能完成的操作,將帶給使用者不便,甚至產生不好的使用者經驗。

2. 使用者多樣性:

使用者介面應可適應不同技能、知識、年齡、身障、文化、收入、失去讀寫能力,或受移動、日光,噪音等影響產生不同使用情況的使用者。例如,在陽光下是否也能看得清楚介面上所呈現的內容,使用不同語言或是不識字的使用者是否皆能理解與操作等等。

3. 使用者的知識差距:

使用者介面應要將使用者所知道的,和他們需要知道的,這之間的差距連結起來。具備不同知識背景,或是有無該介面相關使用經驗的使用者是否都能順利完成操作等等。

新手和專家使用者的需求大不同

使用者介面的功能太多,初次和新手使用者可能很難上手,甚至會產生挫折,但按部就班的防錯步驟,又可能會讓熟練和專家使用者感到繁瑣,甚至厭煩操作。特別是很多公用系統的介面,如便利商店的資訊站(Kiosk)有太多服務,初次和新手使用者可能很難找對操作路徑,且操作步驟大多冗長,熟練和專家使用者操作時容易感到不耐。

通用使用性已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一直以來,一個介面同時要符合不同能力層級的使用者都是矛盾且困難的。研究通用使用性(UU, Universal Usability)多年,博士論文《使用者介面之通用使用性與介面模式》的研究成果顯示,近年來使用者介面理論有很大的發展,包括指紋辨識、語音輸入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成熟,增加使用者介面的可能性。

小魚博士論文及學位證書的封面
小魚的博士論文《使用者介面之通用使用性與介面模式》是以通用使用性為研究主題。

此外,電子商務越來越重視使用者經驗,致力發展推薦系統,也產生了使用者行為分析和google網路分析等工具,帶動自適性、推薦選項等使用者介面形式的發展。而服務設計逐漸受到重視,為提升客戶滿意度,顧客關係管理軟體設計、前台與接觸點管理等系統的進步,讓顧客管理系統更加成熟,促進客製化使用者介面的發展,這些都是現今使用者介面可達到通用使用性做法的基礎。

相關閱讀:〈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