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

高齡化社會來臨,很多服務空間都應該朝以友善高齡的方向去規劃或改善,特別是長者常去的空間,例如醫療院所、醫療用品店、輔具中心、藥房和衛生所等。為了推動友善高齡,個人特別透過「您的一票,愛的力量」平台提案,票選通過了「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並在2018年10月執行完畢。
此計畫「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表」是以個人於2012年協助臺北市衛生局,為改善臺北市各區健康中心,制定的「高齡友善公共服務空間設計通用參考手冊」為基本架構,擬定了七大健檢項目及其細項,針對北中南東各區,共12間長者常去,但不只服務長者的空間進行健檢。在健檢過程中,除了讓這些場域的主事者有更多正確的通用設計觀念和友善高齡作法,也發現了一些不錯的友善高齡服務空間作法。

健檢七大項目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健項目共有七大項,包括出入口與大門、動線與走道設計、樓梯與升降設備、使用者身體狀況、人員服務態度、服務流程與表單設計、附加服務價值。以下分別以七大項介紹不錯的友善高齡服務空間作法:

1. 出入口與大門

出入口大門應明顯,讓來訪者容易發現,建議採用自動門,並以無門檻或設置斜坡方便所有人進出。出入口的寬度建議大於90公分,以便輪椅通行,出入口至服務櫃檯的動線也應簡短或提供指引。

惠安醫療用品店健檢發現門檻時,還記得老闆說:「這4.5公分的門檻,電動輪椅都進得來,手推輪椅的人,我們店員也會協助。」在說明使用者有時候怕麻煩他人,就會直接尋求別家購買之後,下次再到該店,老闆已經擺上一個防滑的斜坡板了。老闆跟我分享:「自從聽您的建議,門口放置斜坡板。我們有推嬰兒車來的客人都讚譽有加! 我沒想到一個4.5公分的斜坡板影響這麼大!」在無法施工去除門檻的空間,設置斜板,甚至是可移動式的,店家進行改善的意願自然會提高。

醫療用品店的大門為自動門、出入口有斜坡
惠安醫療用品的的大門為自動門,出入口的門檻以設置斜板改善。

此外,為方便輪椅使用者靠近服務櫃檯,櫃檯設計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包括一段長100公分以上的檯面,且距地高度介於70-80公分間,並預留膝蓋空間深度至少45公分與膝蓋高度65公分,如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即符合這樣的設計。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便於其靠近。

2. 動線與走道設計

走道淨寬一樣需要大於90公分,並預留輪椅迴轉空間。此外,走道地板應使用防滑、不冰冷且不易反射的材質,與牆面色彩應有明顯對比,若是服務時間有到晚上也需要考量燈光。

樂齡網門市走道寬敞,在選購商品時,輪椅使用者與使用助行器的人都很方便移動
樂齡網門市走道寬敞,在選購商品時,輪椅使用者與使用助行器的人都很方便移動。

 

3. 樓梯與升降設備

多數空間使用電梯作為升降設備,應注意電梯內的空間深度不小於135公分,理想門寬為90公分以上,最小也不能少於80公分。電梯裡面與出入口外面的地板要盡可能保持平整,間隙也不要超過3.2公分。如果沒有電梯,樓層間的移動則要在樓梯安裝樓梯升降椅。另外,如果是大醫院等長者進出人數非常高的服務空間,建議電梯的數量應該超過一台較佳,或加上電扶梯,以避免使用者中,總是大排長龍的狀況發生。

有本生活坊選用的樓梯升降椅與其他輔具都有考量到生活美學
有本生活坊選用的樓梯升降椅與其他輔具都有考量到生活美學。

4. 使用者身體狀況

在長者常去的服務空間內應盡可能設置較多的暫歇設計或休憩設施。特別是超過30公尺的走道,建議設置踩高坐姿的暫歇設計,讓膝關節或腳肌力較差的老人家也可輕鬆起身。不論是商品或文宣品都應考量擺放高度,盡量放在輪椅使用者伸手可拿取的地方,也要避免將病患或傷者常要拿的東西放置低處或高處,以避免其需要蹲下或彎腰,造成二次傷害。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間放置許多休憩座椅,以滿足長者有經常乘坐的需求。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間放置許多休憩座椅,以滿足長者有經常乘坐的需求。

 

 

永大樂林居使用廢棄網球為座椅椅腳襪套,即使長者要搬移椅子都很輕鬆。
永大樂林居使用廢棄網球為座椅椅腳襪套,即使長者要搬移椅子都很輕鬆。

5. 人員服務態度

服務人員對年紀較大或行動不便的來訪者應保持較多耐心,提供更多的關懷或協助。另外,服務人員也應有通用設計概念,在服務長者或相關活動的描述,懂得使用適當的用語或用詞,例如,勿用「正常人」描述一般民眾,如此說法似指其他弱勢族群非正常人,使用「一般人」進行描述較佳。又如,以「樂齡族」描述長者較「銀髮族」更能讓其接受與喜愛。

6. 服務流程與表單設計

服務項目與流程應盡可能明確展現,商品也有清楚分類,讓來訪者可自行理解。另外,如有讓長者填寫的表單,應標著步驟順序、凸顯填答位置,也需採用較大的字級,至少需12字級以上,14字級以上更佳。不同性質的表單建議要分色,表單上的行列較多時,底色也應該分色,方便填寫者瀏覽,並減少填寫錯誤率。

7. 附加服務價值

「科技始於人性」,友善高齡的作法也可以隨著科技進步而提升。服務空間可以透過電子科技產品或設備進行相關服務或資訊的提供,以利資料的更新與建置,例如,醫療院所可採用APP讓患者線上掛號、得知看診進度等,健康或商品資訊可透過QR code讓使用者細看或留存。在長者等候服務時,也能設置讓長者能活動筋骨的有趣體感互動裝置,促進其健康,如遠東科技大學VR電競館正朝向長者與身障者皆可上機操作,感受電競遊戲樂趣的方向規劃。另外,有些場域具有其他創新的附加服務也是很值得長者常去的其他場域參考,如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可訓練長者五感能力(課程參考: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慢飛兒庇護工場有療癒植物牆、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有聊天機器人可協助訪客或患者查詢醫院服務等等。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讓長者可以減緩五感退化。如使用到觸覺與視覺的觸摸板與牆面設計。
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觸摸板與牆面的設計可讓長者減緩觸覺與視覺的退化。
慢飛兒庇護工場設置大面積的植物牆,對長者具有療癒作用,且可減緩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退化。
慢飛兒庇護工場設置大面積的植物牆,對長者具有療癒作用,且可減緩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退化。

 

相關閱讀:〈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高齡化社會的需要

高齡化社會的需要

高齡化社會的需要

高齡化加上少子化,我們的社會環境除了老年人口的比例快速攀升,年輕的勞動人口與照顧人力都日漸減少。日常生活的環境、設計與服務,應考量到特殊族群與一般人都能使用的通用設計,以提升長者的自主能力,也能減緩老人退化或失能。然而,許多人都明白高齡化社會已到來,卻仍沒有太強烈的危機意識,更沒有發現社會高齡化帶來很多社會現象與潛在問題。

博愛座激增,還出現了親子友善區

我從國小一年級就自己搭公車上學,還記得那時候的公車設計,下車是要拉鈴,現在都改為人人方便使用的按鈕。而當時公車的博愛座數量,只有前面單人座位區2張,近年來不只延伸到後面雙人座位區,還增加到8張。台北捷運沒增加博愛座數量,也能感受到使用者需求超載。日前增設了親子友善區,立意良善,然而,真的有解決問題嗎?會不會與博愛座一樣,形成「不同使用族群」更多的衝突呢?

若在捷運上好好觀察一段時間,不難發現,有乘坐需求的人除了日漸增加的長者,還有孕婦、帶著嬰幼兒的父母、國小學童和行動不便者。這些使用者的比例可能遠超過現有捷運的博愛座及親子友善區座位的數量了。如果大眾沒有意識到每張座椅都應該是博愛座,需要禮讓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使用者,那麼,即使公車或捷運上的座椅都設成博愛座可能還是不敷使用。

台北捷運的親子友善區座位
台北捷運的親子友善區座位。

街道及公共場所的暫歇設計太少

走在路上,偶爾能看到老年人在路邊花圃靠坐。仔細觀察一下台灣的街道,街道座椅的數量很少,分布也不均,多半出現在公園和候車亭。有些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圖書館和車站等,即使設有公共座椅,數量也經常不足。然而,長者步行一小段距離即有暫歇的需要,高齡化社會的環境規劃不得不面對這廣大的需求。

在日本東京,許多街道和公共場所都可見到欄杆式的暫歇設計。採用欄杆式的好處是比較不佔空間,同時能乘坐的人數也較多。另外,通常會提高乘坐位置的高度,讓膝關節普遍退化的老年人可採高坐姿,起身更容易。有些老年人外出還會使用輔助推車與座椅結合的產品,只要走到累了,隨時能坐下。

日本常見的欄杆式暫歇設計
日本常見的欄杆式暫歇設計。

只做到符合無障礙法規,忽略銀髮市場

依我國政府的無障礙法規,300平方公尺以上的場所必須設有包括無障礙廁所及走道扶手等設施。而一間超過16間客房的旅館或飯店,需要設置一間無障礙客房。然而,低於此坪數的餐廳或商場、少於此間數的飯店,如果真的因此而忽視無障礙或通用設計的設計與服務,將錯失極大的商機。

在高齡化社會,行動不便與乘坐輪椅的使用者人口比例日漸增加,店家若是無視身障者或其他行動不便者,如推娃娃車的人、孕婦和長者的需要,只要遇到消費者的同行成員當中有一人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將不會選擇該店家。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大型表演廳或會議場地,法規要求無障礙座位席的比例很少,但實際上,除了身障者,還有外出以輪椅代步的長者。

後知後覺勝過不知不覺

現在開始導入通用設計是否還來得及?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一開始綠色設計也沒什麼人在乎,地球資源好像也沒有像專業人士說的那樣快速減少,但大家發現氣候和環境真的有在改變,投入綠色設計及再生能源的人就愈來愈多了。現在可能還沒什麼人在乎長者的需要,但社會快速高齡化是事實,只能說太晚或沒有意識到長者是主流客群的商家很難長久。因此,盡可能朝向通用設計、友善環境和共融社會的方向去努力,絕對是一個高齡化社會無法忽視的目標。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高齡化來臨,我們的社會準備好了嗎?」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高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趨勢〉、〈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

通用設計推展之路

商店門口有門檻

想法要落實,真有這麼難嗎?問自己到底有多想實踐

推廣通用設計十年,常有人問我,要怎麼說服政府或業者導入通用設計。在經費有限,或是不增加開發成本的狀況下,能怎麼做。

想要落實想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有多想實踐。有心,就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到最好的發揮,或是在受阻的情況下,還是願意一點一滴,從小地方逐步累積,也許是內部觀念的傳遞,也許是從自身業務著手,讓客戶感受到好處或效益。

一開始就走正確的路

2007年到日本靜岡縣政府進行通用設計參訪,該縣政府通用設計推進室人員表示在推動的過程中,初期可能比較需要費用進行推廣,但當大家都有通用設計觀念後,就發現落實並非一定要很多的經費,甚至還可以省成本。

例如,建築物一開始就沒設計門檻,不僅不需要設置斜坡,還可省去做門檻的建材。另外,輔導靜岡縣綜合醫院導入通用設計時,透過調查,發現有三成八的來院者會迷路,重新進行指標設計的成本較低,但問題改善很多。這段經驗分享,讓我印象深刻,也一直放在心中。

商店門口有門檻
一開始就有設置門檻的店家,沒有增設斜坡道,輪椅使用者、拉行李或推娃娃車的人都不方便進入。

沒錢也有沒錢的作法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有逐漸認知到通用設計的重要性,也著手因應高齡化社會可能產生的問題,而少數企業或商家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長者需求,有意改善或提升,卻常面臨經費有限的困境。

為擴大推廣及落實效益,我經常在為這些單位或店家思考低成本或不花錢的作法。例如,公共場域可將門口至電梯的路徑做明顯的導引(空間或地面指標),或是盡量避開人群湧現的動線,方便行動不便者移動。

大醫院若是電梯數量不足或不敷使用,可將一些行動不便長者常去的診間從其他樓層移至一樓。又如,醫療用品店可把部分商品的擺放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將重物放置太高或太低的地方,也要避免讓受傷的消費者拿痠痛貼布這類的產品要蹲下或彎腰。

傷者常購商品放在貨架上太低的位置
受傷的消費者常購商品應避免放置太低的位置,以避免無法拿取,或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然而,這些想法如果只是分享時有人提問才回答,只是寫一篇文章或在一場演講中分享,好像一個漣漪,可能很快就消失了,即使是在相關會議或場域提過,也不一定會看到落實的契機。我在通用設計的推廣過程採取以下三個原則:

1. 跨領域推動

不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個人是產品設計背景)推動,也與室內設計師合作通用設計國宅,博士研究則是導入通用設計於介面之中(即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

不論是公共建設,還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提升,不分領域,皆可給予專業協助。

2. 化被動為主動

不能枯等相關單位或企業發現通用設計,更不能只教設計相關人員或學生。

因此,有很多相關的議題,如高齡友善和五感設計等需要被關注。將其融入課程分享、規劃工作坊引導,讓更多人都能接觸,並有能力運用,方能加速落實。

甚至不侷限傳遞對象,即使在國小學童和青少年心中也能種下可能萌芽的種籽。

3. 多點擴散與單點深入

在觀念的推廣必須採取多點擴散的方式,在人才的培育則需單點深入。

例如,盡量去不同單位單次或數次授課,是為了提升觀念的普及程度,並以淺顯易懂的內容和常見的生活案例讓其理解與應用,但面對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探討,並給予一些可能的方向,讓其發揮專業能力在通用設計的思考上。

遍地開花比曇花一現好

全台跑透透分享通用設計的我,發現大台北地區以外的縣市,相關的觀念和資源較匱乏,產業及建設在這方面的進步相對也慢。

因此,我透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執行場域的分佈廣度,刻意讓北中南東各地都有機會接觸到此計畫倡導的設計重點,進而帶動在地相關產業,如室內設計、指標設計、電梯與輔具等,朝此方向共同努力,讓友善高齡社會環境的種子能遍地開花。若有改善友善高齡服務或空間方面的顧問需求,可聯繫通用設計工作室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之社會影響力說明圖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希望提升在地相關產業一起重視友善高齡的設計重點,進而提升各地高齡服務空間的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

 

相關閱讀:〈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高齡化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