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計畫
健檢七大項目
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健檢項目共有七大項,包括出入口與大門、動線與走道設計、
1. 出入口與大門
出入口大門應明顯,讓來訪者容易發現,建議採用自動門,並以無門檻或設置斜坡方便所有人進出。出入口的寬度建議大於90公分,以便輪椅通行,出入口至服務櫃檯的動線也應簡短或提供指引。
在惠安醫療用品店健檢發現門檻時,還記得老闆說:「這4.5公分的門檻,電動輪椅都進得來,手推輪椅的人,我們店員也會協助。」在說明使用者有時候怕麻煩他人,就會直接尋求別家購買之後,下次再到該店,老闆已經擺上一個防滑的斜坡板了。老闆跟我分享:「自從聽您的建議,門口放置斜坡板。我們有推嬰兒車來的客人都讚譽有加! 我沒想到一個4.5公分的斜坡板影響這麼大!」在無法施工去除門檻的空間,設置斜板,甚至是可移動式的,店家進行改善的意願自然會提高。
此外,為方便輪椅使用者靠近服務櫃檯,櫃檯設計應預留輪椅使用者置腳空間,包括一段長100公分以上的檯面,且距地高度介於70-80公分間,並預留膝蓋空間深度至少45公分與膝蓋高度65公分,如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的服務櫃檯即符合這樣的設計。
2. 動線與走道設計
走道淨寬一樣需要大於90公分,並預留輪椅迴轉空間。此外,走道地板應使用防滑、不冰冷且不易反射的材質,與牆面色彩應有明顯對比,若是服務時間有到晚上也需要考量燈光。
3. 樓梯與升降設備
多數空間使用電梯作為升降設備,應注意電梯內的空間深度不小於135公分,理想門寬為90公分以上,最小也不能少於80公分。電梯裡面與出入口外面的地板要盡可能保持平整,間隙也不要超過3.2公分。如果沒有電梯,樓層間的移動則要在樓梯安裝樓梯升降椅。另外,如果是大醫院等長者進出人數非常高的服務空間,建議電梯的數量應該超過一台較佳,或加上電扶梯,以避免使用者中,總是大排長龍的狀況發生。
4. 使用者身體狀況
在長者常去的服務空間內應盡可能設置較多的暫歇設計或休憩設施。特別是超過30公尺的走道,建議設置踩高坐姿的暫歇設計,讓膝關節或腳肌力較差的老人家也可輕鬆起身。不論是商品或文宣品都應考量擺放高度,盡量放在輪椅使用者伸手可拿取的地方,也要避免將病患或傷者常要拿的東西放置低處或高處,以避免其需要蹲下或彎腰,造成二次傷害。
5. 人員服務態度
服務人員對年紀較大或行動不便的來訪者應保持較多耐心,提供更多的關懷或協助。另外,服務人員也應有通用設計概念,在服務長者或相關活動的描述,懂得使用適當的用語或用詞,例如,勿用「正常人」描述一般民眾,如此說法似指其他弱勢族群非正常人,使用「一般人」進行描述較佳。又如,以「樂齡族」描述長者較「銀髮族」更能讓其接受與喜愛。
6. 服務流程與表單設計
服務項目與流程應盡可能明確展現,商品也有清楚分類,讓來訪者可自行理解。另外,如有讓長者填寫的表單,應標著步驟順序、凸顯填答位置,也需採用較大的字級,至少需12字級以上,14字級以上更佳。不同性質的表單建議要分色,表單上的行列較多時,底色也應該分色,方便填寫者瀏覽,並減少填寫錯誤率。
7. 附加服務價值
「科技始於人性」,友善高齡的作法也可以隨著科技進步而提升。服務空間可以透過電子科技產品或設備進行相關服務或資訊的提供,以利資料的更新與建置,例如,醫療院所可採用APP讓患者線上掛號、得知看診進度等,健康或商品資訊可透過QR code讓使用者細看或留存。在長者等候服務時,也能設置讓長者能活動筋骨的有趣體感互動裝置,促進其健康,如遠東科技大學VR電競館正朝向長者與身障者皆可上機操作,感受電競遊戲樂趣的方向規劃。另外,有些場域具有其他創新的附加服務也是很值得長者常去的其他場域參考,如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設有五感體驗室可訓練長者五感能力(課程參考: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慢飛兒庇護工場有療癒植物牆、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有聊天機器人可協助訪客或患者查詢醫院服務等等。
相關閱讀:〈友善高齡服務空間健檢_現地輔導〉、〈友善高齡服務空間的作法〉、〈高齡化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