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操作系統應滿足新手與熟手的需求

匈牙利火車自助購票系統有快速購票的介面選項

科技發達、人力缺乏的時代,越來越多無人商店與自助操作系統(Kiosk)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之中。停個車,要使用自助繳費系統,借個u-bike也要先用自助操作系統進行悠遊卡設定。醫院有自助掛號批價繳費機,高鐵或台鐵車站有自助購票機,各家便利商店也都有自助操作系統,影印、購票或寄貨都可以自己來。

然而,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民眾在機器前「卡關」。無論是繳費、掛號或購票,在操作過程中產生挫敗後,往往還是仰賴櫃檯人員或志工協助。這呈現出自助操作系統在介面設計上存有不少問題。

「初次」和「熟練」使用者的需求大不同

長久以來,自助操作系統為了避免初次使用者操作錯誤或失敗,大多採取一步一步的操作方式,也就是一次只讓使用者思考與回答一個問題。然而,這種做法會讓熟練使用者感到繁瑣囉嗦。例如列印一份文件,要先用好多個畫面解決下列問題:要印黑白還是彩色?A3還是A4?要不要放大縮小?要印多少張?對已經熟悉流程的使用者來說,很容易感到不耐。而大多數使用者可能都是要列印黑白、A4與單張文件,如果一開始就給使用者這個預設組合,或許可以更快完成任務,也不容易出錯。

由於初次使用者可能無法一次處理太多問題,熟練使用者卻傾向快速操作完成任務,因此可考慮提供快捷鍵的方式,讓熟練使用者可以加速流程,而初次使用者仍可維持原本的操作步驟。像是匈牙利的地鐵自助購票機在介面首頁就有提供「快速購票(Quick purchase)」按鍵,讓使用者可以一次完成選擇目的地、車票種類與張數等設定,對於經常使用或趕時間的旅客,這樣的操作方式可減少使用者不耐,也能提升購票效率。

匈牙利地鐵自助購票機有提供快速購票的功能。

過多選項應簡化或分類

生活品質提升,產品與服務也越來越多。便利商店自助操作系統所提供的服務項目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光是購票就有分交通票、博物館和演唱會等多種票券,使用者不僅難以分辨,瀏覽與查找也頗為費時。

根據短期記憶理論,人在短時間內可記憶的項目大約在數字7,最多是再加、減2的範圍內。然而,很多自助操作系統的服務或功能選項都超過7項。

簡化選項,主要可以避免使用者視覺搜尋時間過長,間接影響其操作意願或任務完成率。但有些選項是無法刪減的,例如台鐵購票系統即使已經先區分出北、中、南、東等區域,但每個區域還是有超過7個站必須列出;又如許多大城市的地鐵購票系統為了因應國際觀光客,往往需要多國語言,也很可能超過7種。

其實,面對選項太多的情況,可以將常用選項與不常用選項進行劃分,常用選項可直接列出,不常用選項都以「其他/更多」的選項收納,有需求者再自行點選。

奧地利地鐵自助購票系統僅呈現3種常用語言,其他語言都放在「更多」的選項中。

一個良好的自助操作系統必須滿足所有使用者需求,不管是初次使用、相當熟悉、有過類似操作經驗等等的使用者,要符合所有人的情況確實不易。因此,介面設計是否有做到「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便顯得重要。除了要讓不同年齡、能力和經驗的使用者都能自行完成任務,在不同情境,或是使用不同載具的狀況下,也要有良好的操作體驗。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自助購票繳費系統好難用?讓生活更便利的設計巧思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介面設計應考量通用使用性〉、〈通用介面同時滿足新手與熟手〉、〈複雜介面的選項與流程應簡化或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