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用設計打造友善職場:多元與共融的因應策略

高齡化與少子化使勞動力不足成為企業的共同課題。未來職場不僅會有年輕世代與中高齡員工共事,還會可能出現更多新住民、移工等。

世代與文化差異會讓職場像一個「跨文化、跨世代的大家庭」:有人熟悉在地規範,有人帶來不同文化視角;有些人熟悉數位科技,有些人則擅長經驗傳承。如何兼顧並善用這些差異,成為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這也是通用設計職務再設計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適應新時代的職務再設計思維

以往職務再設計可能是為了特定員工進行工作流程的重新規劃,挑選或客製適用的工作輔具輔助其工作,或是為了身障團體打造適合的工作模式與環境,如庇護工場。然而,未來職場可能會更常見到多元且不同世代的員工一起工作,職務再設計需要考量更多不同年齡、經驗、認知與身體能力的員工。

例如,中高齡員工可能需要工具協助,或調整工作流程,持續發揮其專業價值。新住民與移工可能需要多語言或圖像化輔助,降低溝通障礙或避免工作錯誤。就像家庭生活,空間或用品若只為年輕人設計,長輩會感到不便;只為長輩設計,年輕人則覺得效率受限。唯有兼顧所有成員的設計,家庭與職場才能真正順暢。

選擇能讓中高齡員工書寫省力、年輕員工用起來更輕鬆的原子筆就是職務再設計新思維的行動之一。

導入通用設計於多元共融職場

通用設計能作為企業建立多元與共融職場的實踐策略,可從七大原則著手應用,以降低人為錯誤、提升工作效率、支持多元人才、延長人才職涯

  1. 公平性:不同年齡、國籍、性別與能力者都有平等的招募、升遷與培訓機會。
  2. 靈活性:工作模式與排班可彈性因應員工需求(如遠距、彈性工時)。
  3. 易操作性:工具與系統直覺好懂,降低語言與數位能力差異的影響。
  4. 易感性:重要資訊以多語、多感官呈現,避免傳遞或執行有落差。
  5. 寬容性:流程設計考慮不同員工,降低文化或技能差異帶來的失誤。
  6. 省能性:導入自動化,或智慧、感測提醒,減輕體力與認知負擔。
  7. 空間性:工作空間與協作平台能適應不同身體尺寸與工作情境。

建立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

若只有工具和制度,沒有文化支持,多元共融職場仍難落實。企業需要協助員工理解不同文化、身障、語言與價值觀,鼓勵不同年齡層交流經驗與觀點,設計專案讓不同背景與差異的員工互補長處,提供語言支持、心理輔導、彈性制度,降低適應壓力等等。當多元與跨世代員工能互相理解並合作,企業才可能創造更大的創新力與韌性。

友善職場不只是工具和制度的改善,還需要建立多元共融文化,讓員工能理解並尊重差異。

企業留才與創新的新解方

在高齡少子化的社會衝擊下,正是導入通用設計職務再設計,落實多元共融文化的最佳時機。這樣的布局,不僅能緩解勞動力不足,吸引不同族群的人才,也能降低語言或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成本。同時,多元跨世代的團隊組成將促進創新,強化跨國合作、適應高齡社會的競爭力,更能為企業打造出具永續力的友善職場。

多元共融職場就像一個家庭,成員間不論年齡、文化或背景,都渴望被理解與支持。唯有積極回應這些差異,企業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的機會,並在不斷變動的環境裡持續成長。

相關閱讀:〈別讓人才被忽略:企業打造友善職場的關鍵思維〉、〈破解缺工新策略:從職務再設計打造友善職場〉、〈通用設計結合職務再設計應用工作坊〉、〈養成好習慣的關鍵:企業與個人的雙贏策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