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設計價值:從產品外觀到使用者體驗的競爭力

許多設計師在產品開發時,往往專注於造形、材質與美學。但好的產品設計,應該具備更深層的意義──能降低操作門檻改善使用體驗,甚至成為品牌差異化的關鍵。

例如 1915 年的可口可樂曲線瓶,不只是好看,而是讓消費者「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辨識」;這樣的設計既能凸顯品牌,也讓不同使用者(包括視障者)能更輕易識別。設計的價值,從來不只是外觀,而是產品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真正作用。

追求能讓更多人使用的好設計

一個產品是否好用,往往決定在細節。像透明文件夾常設計缺口,方便使用者翻開;瓶蓋邊緣設計突出,讓握力不足的人也能輕鬆開啟。這些「不起眼的設計」,擴大了使用族群,讓不同能力的人都能自主操作。

換句話說,當設計師在思考造形時,如果能加入「操作面積是否足夠」、「不同使用情境是否方便」等要素,產品不僅美觀,更能展現出人性化價值。

透明文件夾設計一個明顯缺口,可以讓更多人方便翻開。

加大操作面積與考量使用情境

好的設計,應該考慮到不同使用者的姿態與行為。例如,電梯按鍵若夠大,抱著東西的人就能用手肘操作;抽屜把手設計得夠寬,手指不靈活者也能拉開。這正是通用設計的核心──讓更多人能在不同情境下順利使用。這樣的思維,對設計師而言,不只是「貼心」,更是產品能否進入更多市場的關鍵。

誰都能打開的包裝設計才友善

回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因為「打不開包裝」而沮喪?日本東洋製罐公司在 2004 年研發鐵片捲邊技術做出的罐頭,徹底解決了鐵片割手的問題;有些食品包裝透過顏色標示、鋸齒缺口或無膠拉條,讓視障者、手指不靈活者、甚至沒有指甲的人,都能自行打開。

這樣的設計不只是方便,而是大幅提升了「自主性」與「安全感」。當包裝設計能做到「誰都能使用」,產品的價值也就不再只是「外觀」了。

醬油包裝透過顏色標示切口處,讓使用者容易發現,切口處縮小,亦可避免撕開時醬汁噴出。

設計師的挑戰:從美學到價值

在超高齡社會、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趨勢下,設計師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設計漂亮的東西」,而是如何讓設計成為品牌差異化、產品競爭力與社會價值的驅動力。設計團隊若能在產品開發階段就導入通用設計思維,從操作體驗、使用情境到包裝設計全面檢視,就能打造出「誰都能用、誰都想用」的產品。

通用設計可以提升設計的價值

許多設計主管與團隊其實已經意識到:光靠「外觀創意」已不足以支撐產品的長期競爭力。透過系統化的通用設計培訓,設計師能建立更完整的設計視野,包括如何設計更大的操作面積與多元情境下的使用方式,提升使用者經驗與品牌好感度等等。對設計師而言,不只是專業能力的提升,更是未來市場競爭力的必備核心。

設計的價值來自讓更多人受益

設計的意義,從來不只是「美」,而是能否創造價值,解決問題,並擴大使用族群。當設計團隊能把美學、功能、通用結合,產品就能同時滿足市場需求與社會價值。對設計師組織與企業來說,導入通用設計思維,追求有意義的設計,才是能讓世界記住、也能創造持續競爭力的設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