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挑戰:普教與特教老師需要通用設計知能

融合教育的挑戰:普教與特教老師需要通用設計知能

融合教育不只是政策口號,而是《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明確指出的核心精神。它的重點不只是「把特教生放進一般班級」,而是重新思考教學結構、教材設計、課堂管理與學習策略,讓不論是身心障礙或學習障礙,所有學生都能享有公平參與且適性學習的教育機會,而每一位學生也有機會認識並尊重差異

然而,在政策推動與實務落實的過程中,許多普教與特教老師都遇到了挑戰。如何真正做到「融合」,而不是形式上的安排?這是教育現場需要更多支持的部分。

普教老師的挑戰:面對多樣需求的壓力

對大多數普教老師而言,與特教生的互動經驗有限,更遑論同時面對不同障別、不同程度需求的學生。當一位弱視生、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生與一位自閉症學生都在同一個班級時,普教老師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若能與特教老師交流與合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材、公告事項或學習驗收方式過於單一,就可能造成部分學生被排除在外。這也是為什麼「通用設計教學」能成為普教老師的重要支持。透過多元呈現資訊、彈性評量方式與引發參與策略,老師不必為每位學生額外設計不同教材,而能在整體教學架構中就兼顧多樣需求

在進行教具設計時同時考量明眼學生與視障生,除了有不同顏色,也有不同材質,讓學生用看的、用摸的,都能輕易辨別。

特教老師的挑戰:避免特別關注特教生

特教老師對各類障別學生的需求較熟悉,但在共同課堂上,如果只專注於少數學生的需求,容易造成其他學生的學習困難。例如,若教材只設計成觸覺式教具,雖然能幫助視障生,但其他學生可能難以投入。

因此,特教老師也需要與普教老師攜手合作,思考如何同時兼顧不同學生。例如使用有聲書(聲音+文字)取代單純的點字教材,就能讓更多學生共同參與。或者,利用平板讓弱視學生放大題目,老師便不用額外製作大字講義或考卷,避免增加負擔。

在通用設計教學上可以善用數位教材與設備。利用平板讓弱視學生放大題目,老師便不用額外製作大字講義或考卷。

教師專業增能:通用設計研習的重要性

要讓融合教育真正落實,僅靠個別老師摸索是不夠的。教育單位應該提供與融合教育、通用設計教學相關的「特教研習」,讓普教與特教老師都能獲得專業支持。在研習中,教師們不僅能了解通用設計教學原則,在討論與演練過程中,掌握通用設計教學的實際應用方式,回到教學現場後,還可以理解如何跨域合作,共同討論出適合目前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與教材設計

建立真正共融的班級與通用設計的校園

融合教育的價值,不只在於滿足政策要求,更是營造一個讓學生們可以理解差異、相互尊重的學習環境。藉由桌遊或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自然展現不同能力,讓普通生理解並欣賞特教生的特長。這些做法都能減少老師的工作壓力,同時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品質。當普通生能理解特教生的優勢,特教生也能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班級氛圍將更具包容性。

未來,透過融合教育與通用設計教學相關研習,學校不僅能強化教師專業,更能實踐 CRPD 精神,讓融合教育成為一種真正的教育價值,而不只是口號。而學校行政人員也能應用在校園之中,建立通用設計校園,讓學校不只是通用設計的學習方式,連同環境和服務也落實了通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