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使用者的模擬體驗

每個人都有行動不便的時候。但多半狀況下,若沒有透過親身經歷或模擬體驗,我們真的很難體會不同身體或感官能力的人,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多少困擾與不便。

因此,在進行不同使用族群的模擬體驗課程時,我總是以生活容易取得的材料和物品來替代專業且昂貴的模擬體驗設備,好讓每一位學員都能親自體驗老年人、孕婦和輪椅使用者等不同對象的使用狀況,而不是只有看某一、兩位示範者進行模擬。如此一來,除了能對不同使用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更有掌握,也較能同理對方、關注他們的需求。

直到我也「行動不便」,才發現……

我不知帶過多少次的「不同使用族群模擬體驗工作坊」,總是教學員以有扶手和輪子的會議椅,進行輪椅使用者模擬體驗。但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因為摔傷腳趾,不得不乘坐輪椅就診。雖然只是在急診當下使用輪椅在診間移動,還是能感受到醫院提供輪椅代步服務的重要性。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台灣的路面不平,對傷者多麼不友善。因為每次路面顛簸而造成的震動,不僅得額外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疼痛,對受傷的部位更是二次傷害。

醫院門口有輪椅使用者正經過斜坡
醫院有提供輪椅代步服務很重要。

才剛展開行動不便的日子沒幾天,我便能感受到傷者的脆弱。一跛一跛地走在路上,總是擔心會不會突然被路人撞上或是踩到;原先10分鐘的路程,受傷後得花上半小時,甚至每走一小段距離就想坐下來休息,但放眼望去,馬路、街邊或人行道上,都少有可供人暫歇之處。在一些公共場所,可休憩座椅的數量也不夠,連長者都無法全數入座,更不用說其他有乘坐需求的人了。

因為腳傷而行動緩慢的我,在走斑馬線時最是心驚膽跳。不僅發現受傷的自己需要更多秒數來行走,更發現自己比老人家走得還慢。一旦紅綠燈閃爍的秒數所剩不多,走起來便會很驚恐,也擔心轉彎的車輛疾駛而來會閃避不及。站上平日常搭乘的電扶梯也頗令人緊張,深怕到終點處會來不及好好地踏上地面站穩。此時,真的體會到電梯的重要性,不論是身障者、老年人或孕婦,還是受傷的人,都有搭乘的需要。

行動不便電梯
行動不便者可乘坐的電梯。

 

我們的社會環境,需要更多的包容

你我身邊有各式各樣的人,不同使用族群,有著不同的能力與需要。社會上的每一份子若是都能有此認知,不論是進行任何一項規劃、設計或服務,由上到下、從設計到施工、從大方向到小細節,都能盡可能考量所有使用族群的需求,便可避免或減少社會環境造成民眾的不便與困擾。

台北捷運在候車月台設置的親子友善區
公共建設應考量到更多使用族群的需求。

當我們「看到」身障者和老年人等不同使用族群的不便,不一定能有所體會。但透過不同使用族群的模擬體驗,至少可以感受到他們生活中常見的困擾,進而產生同理心,未來較能做出考量到更多使用族群需求的設計或服務。然而,觀察和模擬體驗都沒有親身經歷來得感受深刻。人的一生即使平安渡過,也有年老的時候,期望我們都能在親身經歷之前,就先將環境變得更友善、社會變得更包容,讓任何行動不便者都能以較安全、舒適且自在的方式生活。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 余虹儀專欄 「直到自己親身坐上輪椅,才知道環境對他們多不友善!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