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共融公園?
根據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提及的「共融式遊樂設施」(亦可稱「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共融公園」等),其目的是提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設施。讓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皆能使用,具有多元刺激、寬敞、安全、具互動性、有趣及舒適等特色的遊戲環境。其本質也就是考量通用設計的遊樂設施或公園。
共融公園第一個設計重點:可及性
共融公園設計的第一步便是要讓人人都方便進出公園,也就是得提升公園的可及性。公園的出入口和路徑都應該考量不同使用族群的移動需求,包括避免產生地面的高低差,便於輪椅及娃娃車推行。即使一定要設置防止汽機車進入的車阻,也需採用輪椅可通行的設計。
共融公園第二個設計重點:共遊性
〈高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趨勢〉一文中提過,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身障者與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因此,共融公園應有讓更多使用族群可以共遊的設施,增加彼此的互動,提升所有民眾前往使用的吸引力。除了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皆可使用,若能同時考量親子及老幼同樂、共遊或互動的需求則更好。一來可避免帶孩童前往公園的家長或長者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二來可趁此機會增進跨世代的情感。
設施若能不突顯病徵更好
國內外的無障礙公園或共融公園,有些盪鞦韆是讓輪椅使用者連同輪椅一起坐上去,有些則是透過比較安全的座椅及安全帶等設計,讓身障兒童坐上去就跟一般兒童一樣的玩法,並不會看出其病徵或障礙。對於一些幼兒,這樣的設計也更為安全。另外,遊樂設施的設計可以盡量運用聲光效果和觸摸材質等,給予使用者較多元的刺激,讓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們透過不同方式同樂、共遊,在公園內可以更自在地玩。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好處〉、〈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